以色列(Israel)位于地中海东岸,与约旦,黎巴嫩,叙利亚,埃及为邻,处于亚,非,欧三大洲结合处,2022年人口945万。以色列公元前1000年左右建国,根据1947年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以色列分治的决议,以色列国土面积为15200平方千米,目前实际控制面积约25000平方千米。1947年以色列建国时首都为特拉维夫,1950年首都迁往耶路撒冷,但未获国际社会普遍承认。
在中东富饶的海湾石油国家生活30年,一直盼望有机会去神秘的以色列国家看看,亲自抚摸那段著名的哭墙,了解一下三大宗教两大民族数千年的爱恨情仇。在阿联酋与以色列建交后,新成立的海鑫旅游公司负责人带我们踏上期待已久的行程。非常幸运团队成员都是多年的好朋友,其中大部分人还是我们旗袍协会书法班的姐妹们,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在迪拜奢华的3号机场集中办理乘机手续开始,大家就叽叽喳喳兴奋得不行,三个多小时的飞行不知不觉就过去了。随着坐在窗口阿香的惊呼往下看去,以色列灯火璀璨的城市夜景,好像天上的银河落入人间。
飞机落地在以色列最大机场——本古里安机场。该机场用以色列第一任总理的名字大卫-本-古里安冠名。进入抵达大厅,首先进入眼帘的是一面高高长长的巨型乳白色石墙,在橘黄色灯光的印衬下,显得庄严而神秘。
以色列中文导游和当地巴勒斯坦司机接上我们,沿着以色列蜿蜒曲折的1号公路奔向巴勒斯坦约旦河西岸城市伯利恒。这条路是1837年为迎接罗马教皇而建造的,迄今仍是全国东西方向最长的公路。大巴车随着两侧连续不断的丘陵山村起伏行驶。大半个西瓜状的月亮温柔地倚在左面山城的峰巅之上,明媚的月光洒满大地,公路两旁,满目高低错落的各色石头墙隔离着一栋栋别墅或一片片不高的公寓楼,几乎所有建筑材料都是乳黄色的石头。在灯光与月光的交织印衬下,隔墙与房屋的剪影变幻无穷各具风采。约两个小时后,我们抵达了目的地伯利恒,这里是耶稣诞生和童年生活的地方。或许是夜深的缘故,黑黢黢的街道上空无一人,显得过于冷清和凋零。酒店设施很好,疲惫一整天进了房间就倒头呼呼大睡了。
/01/
橄榄山远眺
第二天大清早,迎着伯利恒上空金色云层中倾泻而下的万缕光束,我们跨过电视上早已熟悉的高压铁丝网隔离墙,踏上海拔600多米的橄榄山俯瞰远眺,四周都是断续起伏的山峦。对面就是耶路撒冷老城,被城墙裹着的圣殿山在灿烂的阳光下显示着迷人的色彩,世界第三大伊斯兰教阿克萨金顶清真寺和其它蓝灰色圆顶清真寺错落其间,教堂钟声,穆斯林宣礼声,羊角号不绝于耳。真不愧叫做橄榄山,环顾周围,除了一些叫不出名来的高大树木,满目都是繁茂青翠果实累累的橄榄树。湛蓝的天空中,变幻莫测洁白无瑕的朵朵白云自由自在地互相追逐着。法国超级设计师安东尼奥的作品客西马尼园教堂四角的钟塔连接着天国与尘世,它的外形像一滴大大的泪珠,无声地泣诉着人类历史数千年的血雨腥风。
橄榄山与对面的圣殿山之间的山丘里布满三大民族祖先的坟墓。教堂下面是一大片犹太人的石头坟墓,因为相信耶稣再次降临就在橄榄山,且降临时橄榄山上的枯骨都会复活,所以很多以色列富翁都抢在橄榄山上购买墓地。坟墓尺寸大小不一,形状多为长方形,中间一座大的方形坟墓显得十分扎眼。每座坟墓顶上可以看到数量迥异的石块,导游说那是犹太人的子孙扫墓时放置的石块表示祭奠的次数。山谷底部是基督教的坟墓。对面城墙下是拥挤不堪的阿拉伯人坟墓,为了堵住古代犹太人常走的耶路撒冷圣城东门,阿拉伯人把成千上万的坟墓堆积到城门口。沿着客西玛尼教堂右前方石头矮墙隔成的棕树主日路步行,可以见到鬓角留着胎毛小辫子的极端传统犹太人,也可以见到戴着假发的传统犹太妇女。主日路的尽头是万国教堂,院内数十株奇形怪状面目狰狞的橄榄树枯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有零星的游客通过铁栏杆的缝隙寻觅落在地上的橄榄。
橄榄山对面,就是承载着世界历史十分之九的哀愁,两大民族的首都,三大宗教的圣地——耶路撒冷古城。它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共同圣地,是世界上唯一一座拥有天堂和尘世两种存在纬度的城市。西方盛行着一种说法:“世上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而地上之城的绝美无双与天上之城的光辉荣耀相比,又显得那样微不足道。
/02/
漫步耶路撒冷
越过马路,很快便来到大名鼎鼎的耶路撒冷旧城狮子门,据说是当年所罗门国王就是从这里浩浩荡荡开进圣城。弹丸之地的破败旧城,被分割为犹太区,基督区,伊斯兰区和亚美尼亚区。沿着光滑无比的石阶拾级而上,我们踏上耶稣被宣判死刑后背负沉重十字架被押往山坡上行刑走过的苦路,那是一条弯弯曲曲高低不平的石板小巷。两旁的建筑外墙上,圆形的罗马数字青铜板标志着苦路的14个纪念节点。耶稣在这段艰难曲折受尽凌辱的朝圣路上共摔倒过三次。第一次摔倒是在第三站,悲痛欲绝的圣母玛利亚在第四站见到了走向死亡的儿子。
导游介绍,公元4世纪时,罗马君士坦丁大帝的母亲希蓝娜太后是耶稣的超级粉丝,她下令在耶稣蒙难和埋葬处建造一座教堂,也就是现在的圣墓教堂。教堂正门大厅,横着一块带着血红色斑纹的巨型大理石,是传说中摆放耶稣带血遗体的地方,许多信徒把信物放在上面开光,还有人下跪亲吻。教堂内部也被分为四个区域,分别由罗马天主教,希腊东正教,叙利亚以及亚美尼亚教会占为己有。教堂正面的二楼窗户外有一只木质小梯子,据说是当时各教会争执不休时罗马当局用它下令维持现状,教堂钥匙交给两个穆斯林家族掌管至今。 夕阳西下,我们回到伯利恒,探访千百年来屡遭战火洗劫,创痕累累但却幸存完好的圣诞教堂。
相传耶稣就诞生在一个长13米,宽3米的地下岩洞中的一个泥马槽里。教堂外观像是一个中世纪的城堡,朴素无华,坚实牢固,入口是一个仅有1.2米高的门洞,所有人都要低下头来才能进入。穿过伯利恒最繁华的马槽广场,回到酒店,我们才发现昨晚入住的酒店名称竟然就叫马槽酒店。
/03/
中国书法的魅力
唐总和几位同行者意犹未尽,来到酒店边上的咖啡店露天平台,点上干果点心,互相交流着一整天见闻的震撼和感悟。夕阳之下,对面的山坡上鳞次栉比的村落显得格外宁静安详。旗袍协会书法班的姐妹们稍事休息后也来到平台,铺开随身携带的文房四宝挥毫泼墨,面对苍天大地,身着传统旗袍的姐妹们,用各自喜爱的书体宣泄着内心的情愫。不一会儿,平台上就挤满了各国游客,人们面对古老而神秘的中国汉字啧啧称奇,每当一幅作品完成,都会赢得热烈掌声。一位曾经去过中国多次的埃及人幸运的获得一副作品,骄傲的到处展示。
人群中有一位当地巴勒斯坦人,看起来穷困而腼碘,一直站在那里直到我们收拾桌面,坚持一定要我写一副作品给他。问他想要什么内容,他说自己有5个孩子不知未来命运如何;心爱的妻子是聋哑人,他们之间从来没有说过一句话,生活清苦不安,但彼此非常相爱心有灵犀。看着他诚实期盼的表情,我满怀祝福地写下“心心相印”四个行书大字送给他,不识中国字的他竟然说这四个字就和他心里想说的话一摸一样。当我解释了作品背后的意义时,他的眼里闪耀着晶莹的泪珠。当天晚上10点半,他用WhatsApp发来好几张照片。照片中,简陋的家里墙壁斑驳空空如也,他和妻子还有5个可爱的孩子并排高举着那幅作品开心地欢笑着。回想着白天的情景,我为薪火相传5000年的中华文化充满自豪,为简洁如画的大美汉字而骄傲,对生活在这个灾难深重地区的人们充满同情。那一夜,我思绪万千辗转难眠,干脆起来查查资料,为次日的耶路撒冷哭墙之行做点功课。
/04/
哭墙
不知是谁说过:“世界好比人的眼睛,眼白是海洋,眼珠是大地,瞳孔是耶路撒冷,瞳孔中映出的人脸就是圣殿。” 公元前11世纪,古以色列王大卫统一犹太各部落,建立了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以色列王国。公元前10世纪,所罗门国王动用了20万人,修建雄伟无比的第一圣殿用以朝拜和祭奠犹太教的主神。公元前586年,巴比伦王杀到此地,赶走犹太人,把第一圣殿付之一炬彻底摧毁。公元前538年,波斯王居鲁士灭了巴比伦,犹太人被允许回到耶路撒冷,并得到归还的5000多件圣殿物品。于是犹太人在公元516年在第一圣殿原址上建造了第二圣殿。公元70年,罗马帝国皇帝希律王极力镇压犹太教起义,数十万犹太人惨遭杀戮,绝大部分犹太人被驱逐出这片地区,耶路撒冷包括第二圣殿几乎被全部焚毁夷为平地。此后的几百年间,犹太人曾再度修建第二圣殿,又被罗马人摧毁,仅留下西部的一段断垣残壁。每年只有11月9日圣殿毁灭日,罗马教皇准许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到西墙遗址祈祷。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战胜罗马帝国,在耶路撒冷建立阿拉伯帝国首都,在修建岩石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时,把西墙作为围墙加以利用。因为建造第二圣殿选用了巨大条石作为基底,也是哭墙能够比较完好保存至今的原因。
自以色列1948年建国以来,耶路撒冷老城和圣殿山地区全部被以色列控制,哭墙周围的杂乱街区也被清理休整建成哭墙广场,巴勒斯坦人要进入岩石清真寺和护墙,必须经过以色列军警的审查方可通过。
为了登高一览哭墙所在的圣殿山全貌,导游决定带我们先去山顶。当来到阿拉伯人祷告的岩石清真寺门前,看到我们的旗袍有开衩,门口的阿拉伯保安给每人发了黑灰色的长裙和套头上衣。很快抵达山顶处,听说阿克萨清真寺的金顶是前约旦国王侯赛因用自己的钱买了金箔贴上去的,大家都怀着崇敬的心情拍照留念。一路跟随我们的阿拉伯宗教管理人员友好地提醒拍照时不准摆拍任何姿势。导游告诉我们,我们脚下圣殿山这块不足14公顷的弹丸之地,就是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各自宣称的宗教圣地,不同宗教古迹犬牙交错,难分彼此,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恨情仇,引发千百年来数不清的大规模流血冲突。
清真寺后面有一条狭窄的阿拉伯商业小街,属于以色列管辖,我们在那里被容许穿回自己的旗袍,端着自动步枪的以色列军警微笑着和我们拍照留念。其中一位女军警面若桃花美貌超群,轻声地对我说:中国人是我们的好朋友。“ 阿拉伯小贩们争相卖力地用中文向我们兜售产自浙江义乌的各色小商品。
经过简单的安检,我们终于看到名满天下的哭墙。正值中午烈日当空,摄氏36度的高温,几分钟下来就让人汗流浃背。哭墙广场上人山人海,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和游客络绎不绝,还有一群群身穿不同校服的当地以色列中小学生。我们身着绣着金色凤凰的大红色传统旗袍一字排开,定格这个难忘的瞬间,录下一段满怀深情的祝福:祝愿以色列平安,祈愿世界和平的中国声音响彻云霄,引来众多长枪短炮似的各种拍照。许多人竖起大拇指对着我们喊“China, Good!” 看着熙熙攘攘的各国游客,我们深深感恩和自豪自己祖国的繁荣富强给人民带来的幸福安康, 并得以让海外游子每个个体不用多么优秀就可以获得国际社会的尊重。
哭墙长52米,高19米,由当地山上采集的大石块筑成。千百年来,圣殿三度修建,三度被毁,从底部到顶端的石块颜色和形状区别明显。这里是犹太民族2000年来流离失所的精神家园,也是犹太人心目中最神圣的地方。犹太人相信它的上方就是上帝所在的地方。流落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回到耶路撒冷时,便会来到这面石墙前低声祷告,哭诉流亡之苦,所以又被称为“哭墙”
犹太人还是喜欢称它为“西墙”。哭墙中间有屏风相隔,把男女祈祷者分开。进入哭墙广场时,男士必须带上以色列传统小帽,以示对上帝的尊重。女士可以不蒙头巾。排队40分钟后,我们依次触摸到哭墙的墙壁,我把早已准备好的心愿纸条塞进墙壁的石头缝里。学着边上犹太人的样子,双手举过头顶贴着被千百年来膜拜抚摸的光滑墙壁,把前额抵在墙上静下心来虔诚地祈祷。转过身来,四面八方的悲戚长泣声伴随着无数双含泪迷茫的眼眸的场景,让人的心灵受到及其强烈的震撼。
仪式完毕,我爬到中间隔离带边上的长椅上拍摄男士祷告的场面,正欲下来时,有一位坐在轮椅上的白衣老太太向我招手,阳光的折射下,风烛残年的她显得像婴儿一般瘦小纤弱。我顺从地来到她面前蹲下身来,用刚学会的以色列语言问候她。只见她伸出瘦骨伶仃的双手,颤抖地捧着我的脸,泪水喷流而出,嘴里不停地喃喃自语。我听不懂她说什么,但能明显感觉她的表情是幸福而欣慰的样子。不知为何我突然想起了天堂里的母亲,想和老人交流但又无法表达,只能不知所措地连声说 “Thank you, God bless you, Thank you”。和她握手分别的时候,老人眼睛里流露出来的难舍差点让我绷不住,一路飞奔不敢回头。当大家都回到集合地点,一向义气持重的史老师控制不住哭泣出来,懂事的女儿小木默默地依偎在她身旁。
犹太人信奉真神耶和华造的第一个人就是用圣殿山的泥土捏成的。以色列的国力重新修缮耶路撒冷和建造第三圣殿应该是不费吹灰之力。可是座落在哭墙上方的穆斯林岩石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使得以色列重修犹太教圣殿的梦想也许永远不会实现。我们都不是基督徒,但走进这段篆刻见证犹太人数千年苦难沧桑的哭墙,还是对这个悲情深重在夹缝中生存的民族有了一种特殊的同情和尊重。
/05/
死海之旅&湖边日出
午餐后,我们来到世界海拔最低的盐水湖——死海。湖面海拔-430.5米,也被称为世界的“肚脐”,位于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之间的大裂谷。人们说,死海和加利利湖是天使在以色列遗落的两滴眼泪,一滴是咸的,一滴是甜的。由于含盐量高,富含矿物质,经常浸泡对一些慢性病有明显疗效。许多人在死海漂浮过之后,治好了久治不愈的皮肤病。阳光的照耀下,对面的约旦近在咫尺,湖面像一面古老的铜镜纹丝不动。我们换上泳衣,先用手在岸边挖好淤泥糊在身上,然后弯曲膝盖身体慢慢后仰,一边伸直双腿,打开双臂,整个人真的就漂浮起来,非常神奇。胆小的娟萍吓得哇哇叫,折腾了许久才飘浮起来,惹得漂浮最好的小琴哈哈大笑,领队幸人召集拍照的时候,大家泥猴似的欢乐着互相嘲讽。
抵达下一站提比利亚的时候已是黄昏,入住的Leonado酒店就在加利利湖边, 一楼餐厅人山人海,玲琅满目的美味佳肴勾起人的食欲,红酒啤酒一律免费。晚饭后去紧邻的商业区转了一趟,大部分商品还是来自中国。回到房间松弛下来,两个腿肚胀痛难忍,勤快的陈琴不顾疲劳,坚持给我推拿按摩,把我感动得稀里哗啦。
次日清晨5点半,我们几位睡眼惺忪地爬起来跑到湖边看日出。美丽的加利利湖是世界海拔最低也是以色列最大的淡水湖,提供以色列全国一半以上的供水。因为湖面宽阔一望无际宛如大海,也被称为加利利海。湖面波光粼粼,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6点17分,火红的太阳从对面的约旦山上喷薄而出,霞光万道,把万物染成了金橘色。我们兴奋得像孩子一样手舞足蹈,相拥着大声呼喊“太阳你好!” 同行的帅哥米总,不一会就给我们拍下很多好莱坞大片一样的唯美照片。
早餐后,我们乘着一艘超大的木船游览加利利湖,水天一色,美不胜收,没想到船长竟在船首的桅杆上为我们升起中国国旗,并且播放中国国歌,那时那刻,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站起来,对着五星红旗放声歌唱。受我们感染,船上的几位外国游客也加入了我们的欢乐,大家手拉着手随着”明月几时有“的歌声翩翩起舞。40分钟的游船变成了一个意外的欢乐派队。看着外国游客眼眸里流露出来的羡慕,我们心中升起作为中国人的无比自豪感。午餐品尝了美味的加利利湖特产彼得烤鱼,回到酒店,在阳台上喝着咖啡欣赏日落,让人仿佛置身仙境一般。晚饭后,散步走到酒店后面的露天音乐厅,一个7-8人的乐队,认真忘情地演奏着风情万种的各种曲目。一位女歌唱家的表演把现场气氛引向高潮,台阶上的很多观众走到乐队前载歌载舞,我们也情不自禁地加入其中扭动起来,也许是游客中中国人毕竟稀缺,离开时观众席中很多人和我们打招呼竖拇指。
第五天清晨,旗袍协会的姐妹们集体来到美丽的加利利湖边,沐浴着清晨的和煦阳光,打开文房四宝,铺好雪白的宣纸,大家站在一排,同时挥毫直抒胸臆。经过三年的刻苦努力,姐妹们的书法已经有了相当水平。不一会儿,篆书,隶书,行书等各种字体的作品就震撼出炉,引得围观的人们啧啧称奇。我用甲骨文写了大大的“和”字,从心里祈祷世界和平,全人类和谐相处,普天同乐。
位于加利利湖西海岸的提比利亚是以色列最富活力和吸引力的城市之一,绚丽的湖光山色里,色彩缤纷的现代建筑与十字军和奥特曼时期留下的黑色玄武岩废墟交相辉印。“八福山上巧论道”“五饼二鱼救众生”等宗教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约旦河洗礼,圣经上说约翰曾在这里为耶稣施洗,使这里成为全世界基督徒最为仰慕的洗礼圣地。我们来到河边时,河里已经有二三十位穿着白色受洗服的欧洲人正在接受洗礼。其中一位女性放声痛哭,然后痉挛似的大叫着向后仰卧到水里,站起来的时候充满喜悦和满足。我们一行好奇地陆续下到河里,感受一下河水的圣洁和灵气。河岸上是一个纪念品商店。左侧不远处有一大片与众不同的椰枣林,成千上万株椰枣树昂然挺立。高高的树干,伞状的树叶,一簇簇大红夹深红色的椰枣悬挂在树干周围,每一簇里至少有几百个椰枣。画面感十足,随手摘下放入口中甜美无比令人称绝。不知谁喊了一句,这里太美了像仙境一样,咱们拍个集体照留念一下吧?大家聚集过来,像回到童年一样集体蹦起来定格那个美好瞬间。
/06/
拿撒勒圣城&海法
沿着去地中海的路线,有一个貌不起眼却大名鼎鼎的小城——拿撒勒圣城,这是耶稣生活30年的故乡。城里满目都是白石灰石建造的房屋,环绕其间的有无花果树,橄榄树,香柏树等珍稀树种,风景如画,正因为耶稣不是显赫的王室,也不是生长于名城,而是生于一个贫寒之家,生于被蔑视的边城,所以,他能贴近所有软弱的人,体会所有患难之人的处境,怜悯一切在痛苦之中的人的心情。这也许就是这座小城给人的启示。
又回到著名的以色利1号公路,北上前往以色列第三大城市海法。这是个美丽妖娆的现代化城市,西濒地中海,背倚迦密山。圣地巴哈伊梯田花园倚山而建,山顶中心是金色穹顶乳白色的巴孛陵寝,雕塑,水池,花盆,草坪,花床,灌木组成的18层梯田对称地从山脚直达山顶,垂直高度225米,最大坡度63度。如诗如画唯美绝伦,好像大自然打翻了七彩颜料罐。
/07/
春天的山丘-特拉维夫
以色列人常说:在耶路撒冷祈祷,在海法居住,在特拉维夫玩耍。特拉维夫的意思是“春天的山丘”,是以色列的经济文化中心,时尚舒适,其海滩被称为全球十大海滩之一,沙质细腻,灿烂如金,海水湛蓝清澈,沿地中海金色沙滩修建的骑行步道堪称一绝。每逢节假日,当地人喜欢举家来海滩支起帐篷放飞自我。在这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城市中漫步,你会感觉空气都在随着地中海的波涛律动。以色列人均拥有的博物馆数量超过世界上任何国家,其中许多在特拉维夫。由于从不同国家回归的犹太人带来了各自居住国的文化艺术,使得以色列的艺术家博采众长独树一帜。
雅法古城位于地中海岸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港口之一,有4000多年的历史。19世纪时回归的以色列人口暴涨,很多人迁到北部定居,慢慢形成一个新城,就是特拉维夫。现在两座城市已经合二为一了。雅法最重要的建筑是初建于1654年的圣彼得教堂。直至今天,许多人在此举办婚礼或者婚姻再度盟誓。古城的小胡同很有特色,阳光洒满淡黄色的建筑,低头可见碧绿如玉的地中海,抬头可见湛蓝耀眼的天空。色彩明快的门窗,墙头怒放的各色鲜花,工艺品商店,艺术画廊,安静惬意的好似人间天堂。街道拐角处的一个现代艺术作品引起所有人驻足观赏,两根钢丝吊起来一个大大的橘子状水泥物,基底部离开地面约半米,里面一颗青翠欲滴的桔子树倔强地生长着。一千个人的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现代艺术的魅力就是让观众参与作品其中各自解析。大家好奇地围在那里,脑洞大开地揣摩艺术家的创作初衷。见识广博的陈总认为,作品表达的就是以色列民族无根无土,千百年来漂流四方,为生命而挣扎的过程。她的看法被大部分人认同。
短暂的旅游即将结束,回首几天来我们像一群虔诚的朝圣者,穿越时空体会着厚重悲沧的5782年犹太宗教历史,这片上帝荣耀之地让我们的身体和心灵接受了一场纯净的洗礼。对那里鬼斧神工的自然风光,苦难辉煌富有创造力的民族,有了全新的认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相信即便环游世界,再也找不到如以色列这般可以用双脚丈量,用双手拥抱的美丽家园。 次日就是中秋佳节,冰冰贴心地在特拉维夫最大的中国餐厅安排了晚餐。大家共同举杯,依依不舍地唱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相约着若有类似机会再次同行。看着酒杯里谘意飞舞的红酒,一路走来无所不在无处不在的各种隔墙像电影胶片一样由远而近,最后定格在那面哭墙- 西墙,我忽然懂了,它绝非只是一堵建筑意义上的石墙,而是三大宗教两大民族永远难以逾越的心中的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