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沙特阿拉伯马上要在首都利雅得开设一家酒类专卖店,这是沙特70年来首次开放酒类专卖店,也是现任王储领导下的沙特,在开放路上的又一个里程碑。从开放女性从业、女性驾驶,到开放签证,再到开放酒精售卖,沙特的大开放不断更迭,各种开放政策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配合城市的大兴土木,现代化的建筑拔地而起,也让沙特日渐与国际接轨。

但相比之前的开放举措,酒精一事可非同小可,毕竟饮酒与伊斯兰教义相悖,所有穆斯林国家都需要对其有所拿捏。通常,穆斯林国家的酒类供应只是为了促进旅游业和为本地常驻的外国人提供便利,而如何开展酒类的供应,更是传统与开放的博弈,多少需要点“不得已而为之”,需要各国苦思冥想、深入研究,制定一套不失体面又能赚钱的“双重标准”。不过沙特作为伊斯兰老大哥,面对“放开酒类售卖”的阻力想必比其他穆斯林国家更大,思想包袱也比其他穆斯林国家更重。

不过,好在沙特并不是第一个遇到这个问题的穆斯林国家,有太多前车之鉴和既有模式摆在沙特面前供其参考。包括沙特在内,和那些先于沙特开放酒精的其他海湾国家,他们与酒精“较量“的过程是怎么样的,开放之路上又有哪些有趣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回头看看吧。


开放度 Level 1 
沙特阿拉伯

老大哥也曾能喝到酒…
严格的禁酒令始于凶杀案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似乎老大哥沙特在历史上从来都是滴酒不沾的,其实非也,沙特也曾有酒可喝。沙特的酒历史十分悠久,可以追溯到阿拉伯半岛第一个已知的古代文明,但从14世纪开始,受伊斯兰教义的影响,与酒精有关的各种习俗不断受到各种限制。随着1932年沙特王国的建立,禁酒被写进整个沙特阿拉伯的法律。不过之后的几十年中,虽然有禁酒的法律,但控制的力度并没有非常严厉,据说一些酒类仍能在王孙贵族和市井小民群体中,通过各自不同的渠道小范围地流通。

沙特真正开启严厉的禁酒令,则是始于沙特开国君主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在1951年颁布的法案,直到1952年法案生效,沙特才开始全面禁酒。而此次禁酒令的导火索,居然是因为一起凶杀案。

沙特开国君主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拍摄于1951

1951年,在吉达举办的一场沙特王室与国外外交人员的聚会上,国王的儿子米沙里王子一时间喝醉了,在酒精的刺激下,居然用猎枪杀死了吉达的英国副领事西里尔·奥斯曼。这场因酒精引发的悲剧令外交官失去了生命,而王子也被终身监禁,国王因为这起事件,毅然决然与酒精斗争到底,推出了沙特延续至今的严格的禁酒令。此后,在沙特被发现饮酒的个人将面临潜在的严重处罚,包括罚款、监禁、公开体罚以及对非公民的驱逐出境。


裤裆藏酒?可乐换酒?
沙特奇葩的酒类走私案

虽然沙特实行严格的禁酒令,但无论宗教如何约束,法律如何严惩,总有人沉迷酒精,只要有需求,自然就有市场,哪怕是铤而走险。1952年以来,在沙特境内喝到酒只有两种方式,都不合法。一种是在黑市购买,但大部分都是假货或者兑水的劣质酒,如果有幸得到一瓶正品Chivas 12或Black Label,则可以卖到高达350美元。二是自己制作,当地称之为阿拉克酒(Arak),但它并不是真正的阿拉克酒,实际上只是一种低糖的酒精饮品,添加了水果和甲醇,勾兑的不好还容易伤及身体。根据沙特内政部1980-2002的统计,也记录了这两类“酒精犯罪”的数量正在增加。

而黑市的酒主要源自走私,这也是沙特这些年获取酒的主要手段,所以沙特的许多和酒有关的轶事,几乎都是跟各种酒类走私有关的。

2015年,一名走私者试对酒容器进行了“爆改”,把啤酒装入到百事可乐罐中,运了足足48,000罐“百事啤酒”,企图从阿联酋的Al-Batha边境口岸带入沙特,结果被边检警察查获。

2016年,一名沙特男子想出了更奇葩的操作,直接将14瓶酒藏在内裤中,企图从巴林走私到沙特,结果在连接沙特和巴林的法赫德国王堤道上被海关拦截,人赃俱获不说,“大聪明”还被拍了半裸照示众,里子面子都没了。

除了这些成为网红新闻的事件外,偶尔还会听说某个小区的住户因为自制酒精导致厨房着火之类的事件。总之,酒香不怕危险多,只要琼浆玉液能入口,以身试法也在所不辞。


70年来的首家酒类商店
似乎没有改变什么,却意义非凡

时间来到最近,2024年1月,沙特宣布了70年以来的首家官方酒类专卖店。这家店位于利雅得外交区,不仅仅只针对非穆斯林开放,而且仅允许非穆斯林的外交官才能进入,身份条件卡的很死,而沙特的外国外交官的人数,比起沙特3200万的人口,只是沧海一粟,因此对沙特的绝大多数人来说,目前什么都没有改变。但这家店能开放这件事本身,已经意义非凡。

根据沙特本地媒体的报道和解释,过去外交官们通过外交邮件获取酒精是沙特为数不多的正当获得酒精的方式,但其中也引发了许多不合规的酒类交换。沙特开设仅供外交官的酒类专卖店,也是为了更方便地进行管理,打击外交官之间的不当酒类交换。

网上还给出了这家酒类专卖店的更多细节。据悉,店内只供应烈酒、红酒和两款啤酒(有点好奇会是哪两款)。此外还有很多其它规定,包括21岁以下的人在无人陪同的情况下不能进入,外交人员不能派代理人前往购买或为他人代购,店内购买酒类还将执行采购配额等等。另外,外交官进店之前还需要通过专门的手机应用注册,进店之后,需要将手机放在一个袋子里,防止拍摄和对外交流。

关于采购配额,看似是一种额度限制,但其实非常宽松,因为一个配额一个月内就有240点,而一升的酒精,一瓶啤酒只需要1个点,一瓶红酒也仅占3个点,酒精浓度较高的烈酒一瓶则需要6个点,大家可以简单计算一下,就知道这个配额有多夸张了。如果不是那种极端的酒鬼,对于个人来说这个配额完完全全够用了,哪怕为整个使领馆采购也绰绰有余。不过按照酒精浓度来分配点数,也是很有特色了。目前虽然店还没有完全开起来,但看起来沙特对买酒是做了事无巨细的准备,至于具体执行后究竟会是怎样的场景,又会有怎么养的社会反馈,只能坐等开店之后的报道了。


开放度 Level 2 
卡塔尔

买酒前还要面试和预约
能买多少全凭收入多少

在卡塔尔,也有自己独特的酒精法律法规,相较沙特自然是要开放许多。首先,非穆斯林从授权酒商处购买酒水是合法的,但是在公共场所饮酒是被严格禁止的。法律允许游客和非穆斯林居民私下饮酒,只要他们不喝醉、不给他人造成困扰即可。另外,获得许可的酒吧、俱乐部和高档酒店的餐厅可以向21岁以上的顾客提供酒精饮品。卡塔尔刑法典第3章第270和271条规定了对不合法饮酒的处罚,包括监禁和/或最高 10000卡塔尔里亚尔的罚款。

非穆斯林购买酒品,卡塔尔有自己特殊的配额制度。首先,买酒者需要在Qatar Distribution Company(QDC)申请酒精许可证,申请人必须是卡塔尔的非穆斯林居民,且每月基本工资不少于4,000里亚尔。

卡塔尔QDC官网 和 卡塔尔饮酒许可证

申请人还需要准备一封英文申请信,提供来自雇主给予的工资证明、住宿条件、婚姻状况等个人信息。申请的最后一步居然还有面试,用来证明申请人不是穆斯林,并支付150卡塔尔里亚尔的年费。在实际买酒的环节,还需要在系统里预约才能买到,整个流程不甚繁琐。而且卡塔尔的酒精配额是根据个人收入情况来制定的,通常约为每月工资的25%,这种多钱多得、少钱少得的酒精配额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无节制的酗酒行为。


斋月前后的“人性化”制度
买酒配额还能“超级加倍”

在穆斯林国家里每年有个斋月,这一个月主打一个修身养性。为了尊重本地风俗,斋月期间的卡塔尔全国都不供应酒水,不仅所有卖酒的场所会暂停营业,注册和预约买酒的QDC机构也会在斋月期间关闭。但这里就有一个体现卡塔尔“人性化”的地方了,就是为了非穆斯林能提前准备斋月这个“旱季”,QDC机构会在斋月前后的一个月里给予持证者一次「配额加倍」的福利,而大多数人会选择在斋月前就把这份福利给“兑现”了,多囤一点酒。因此,每年斋月前,都是QDC系统最繁忙的时候,这时候预约制就发挥作用了,不至于忙中出乱。


卡塔尔世界杯名扬世界
但百威公司要求“退钱”

卡塔尔靠着2022中东举办的首届世界杯一举成名,其中也诞生了卡塔尔和酒相关的最出圈的新闻。为了捍卫自己的民风习俗,卡塔尔在世界杯开幕前两天宣布在全部64场比赛中禁止场内的酒精销售,此举守住了卡塔尔自己对于酒类售卖的底线,但却没有守住自己当时对国际足联的承诺(其实公共场所禁止饮酒的底线也没有完全守住)。

这使得国际足联的大赞助商百威啤酒就有点坐不住了,毕竟百威可是每一届世界杯都赞助7500万美元给国际足联,就为了靠这个最火爆的国际赛事立于酒品牌的不败之地,并促进现场酒类的销售。结果在2022年的卡塔尔世界杯,百威的一众王牌好酒都被拒之门外,唯一能走进赛场的只有和品牌脸色一样惨白的无酒精白罐饮料Bud Zero,销售自然大打折扣。事后,百威向国际足联寻求4700万美元的补偿,以此表达不满。不过,也正是因为没有酒精的作用,卡塔尔世界杯成为历史上最安全,最安宁的一届世界杯。


开放度 Level 3 
阿联酋

七大酋长国各有各法
沙迦最严,拉斯海马最松

原则上,和前面两个伊斯兰国家一样,阿联酋理论上严格禁止饮酒,然而阿联酋是由七个酋长国组成了,除了适用于整体的联邦法律,每个酋长国还有各自的法律。其中阿联酋联邦法律中关于酒精的法案和规定很少,只有例如对酒驾的最低处罚和饮酒的年龄规定(年满21周岁)等基础法律,对于酒精的更细致的规定,更多地在各个酋长国自己的法律体系中体现,这就使得在阿联酋不同的酋长国里,对待酒精的态度和政策都有所不同。

其中沙迦是阿联酋中对酒精最严的酋长国,至今仍在实行严格的酒精禁令,整个酋长国内均不允许买卖酒类,即使在酒店里也没有销售酒精饮料的地方。这是由于在80年代,沙迦统治者家族内部发生了几次政变,一度使沙迦陷入了多次财政危机,在阿布扎比多次出手相助后依然没有完全解决,最终是沙特伸出了援手解了燃眉之急。但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沙特的财团虽然答应帮助沙迦还清债务,但也对沙迦开出了自己的条件,就是沙迦必须接受沙特的影响,并被迫通过了一系列法律,严格推行伊斯兰教义,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全面禁酒,可以说沙迦的禁酒令同沙特一样严厉。在过去,沙迦的综合实力要明显强于迪拜,但经历了几次折腾,逐渐被更开放更自由的迪拜反超。

而阿联酋对酒精最开放的并非是迪拜或阿布扎比,反而是其他四个酋长国 —— 拉斯海马、乌姆盖万、阿吉曼和富基拉,无论是买酒和饮酒都没有任何问题,这几个酋长国都有着生意红火的酒窖(酒类商店),很多迪拜居民都会专程驱车奔赴数十公里去那里买酒。尤其是在拉斯海马,即便是斋月期间也不对饮酒有任何限制,甚至还开设了把酒水包含入房费、可以无限量畅饮的酒店。

其中乌姆盖万酋长国的BARRACUDA酒商店是最受欢迎的

有趣的是,禁酒的沙迦正处于迪拜和这些不禁酒的酋长国之间,过去偶尔会有迪拜居民从这些酋长国买酒途经沙迦时而被调查并处罚的情况(主要是罚款)。

而迪拜和阿布扎比,虽然可以在酒吧和酒店等场所合法饮酒,但如果需要购买瓶装酒,有很长一段时间都需要申请饮酒许可证才可以去指定的酒类商店购买(机场免税店除外),且还要征收30%的酒精税,这使得在迪拜买酒的性价比远不如前文提到的四个酋长国。到2020年初,迪拜简化了申请饮酒证的流程,只需要阿联酋ID卡就可以前往任何A+E或MMI酒类商店花270迪拉姆办理饮酒证。同年,首个合法的酒类送货上门服务在迪拜推出,直到2023年,迪拜才宣布暂停征收30%的酒精税,并取消了办理饮酒证的费用,大大促进了迪拜本地的酒类销售。而阿布扎比早于迪拜一步,在2020年直接取消了买酒需要办理饮酒证的要求。

迪拜的酒证

如今,对于阿联酋的非穆斯林居民和游客来说,在阿联酋除沙迦以外的酋长国买酒喝酒基本已经毫无障碍,酒精供应的渠道和品类已经非常多元化,价格也不再贵的离谱。但还是需要注意,一是切勿在非饮酒区的公共场合饮酒,更不能喝醉甚至酒后闹事,二是切勿酒驾,否则还是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神秘东方的厨房调味品躺枪
含“酒精”的酱油和料酒被下架

虽然阿联酋对买酒喝酒这件事是海外国家里最宽松的,但对于一些含酒精的常规品依然展现出严厉的一面。2017年,阿联酋禁止了日本龟甲万酱油的进口和流通,并呼吁消费者处理掉他们手上的所有日本酱油,因为经过监测,发现很多日本酱油里均含有酒精(乙醇)。其实酱油在制作过程中伴随着一定程度的发酵,确实会产生一定含量的乙醇,而尤其是日本的酱油,基于特殊的制作工艺,乙醇的含量往往很高,而中国产的大多数酱油,乙醇的含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幸免于难。

但中国另一款厨房必备调味料 —— 料酒就没办法“洗白”了,毕竟其主要成分就是酒精。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料酒都不允许在中国超市上架,华人需要购买只能私下里沟通。因此,

在保护本国穆斯林公民免受酒精侵蚀的路上,阿联酋政府绝不含糊,但对非穆斯林居民或游客,毕竟经济发展要靠他们,就多多放宽了。正是在这种对待酒精的“双标”政策下,喝酒的与不喝酒的人们在一起和谐相处。


开放度 Level 4 
巴林

想禁酒但被公众群嘲
官方对酒精的态度唯有“打太极”

没想到吧,海湾国家里对酒精历来最开放的,居然是巴林。从很早开始,巴林就随处可见酒类销售,几乎没有什么限制。但为了“树立新风”,摆脱非议,2009年巴林禁止了一星级和二星级酒店的酒水销售,在2010年和2014年,巴林议会还两次提出支持禁酒的提案,其中2014的提案呼吁政府制定逐步停止酒精销售的时间表,直到巴林不再销售酒精为止,但直至今日还只停留在提案阶段,并未颁布严格的法律,只是在2014年政府禁止了三星级酒店酒水销售,但到2015年又反悔了,表示可以考虑继续放开。到2020年,巴林又有议员提出让巴林的部分地区全面禁酒,但却遭到了公众在社交媒体上的猛烈抨击。总之,对于酒精的政策,官方常见的话术就是打太极 —— “一切尽在讨论中” 。

目前在巴林,酒类可以在四、五星级酒店以及其他专门的场所获得,也可以在网上购买某些品牌的送货上门服务,非穆斯林可以通过这些渠道购买酒类,且不需要任何许可证。不过,与其它海湾国家一样,在巴林公共场所饮酒、醉酒后扰乱治安依然会获罪,即使在巴林机场转机时饮酒也可能导致拘留和罚款。同时,巴林对于醉酒驾驶也是采取零容忍的态度。

巴林橄榄球俱乐部的酒驾警示


不光有酒,还有“色”
“海湾性都”如何炼成?

巴林以“酒色”闻名整个中东,不仅能肆意喝酒,还是著名的“海湾性都”,红灯区林立。根据巴林青年人权协会在2007年报告显示,巴林13500多名性工作者,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上升。考虑到巴林只有100多万的人口,性工作者的比例甚至占到了总人口的1%。

网图,巴林的某酒吧

不过巴林这个“性都”的形成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早在一战时期,巴林就已经是中东的色情业中心了,“红灯区”被政府默许。而到了现代,巴林是海外地区石油储备最弱的国家,只能发展多元化经济,那么旅游业就是重中之重,然而巴林自身并不具备发展旅游业的优势,那只能走上老路,来一点周边阿拉伯国家不太好办的事情,“酒色”生意便在巴林常规化了,也因此慢慢打响了名气。

不过就像很多“旅游景点”一样,巴林的酒色场所也存在许多消费陷阱,之前就有中国网红深入巴林红灯区揭秘,结果在酒水消费上被狠狠地宰了一刀。

油管搜索《阿拉伯男人的后花园?岛国巴林夜店被骗记 | 冒险雷探长Lei’s adventure》 。图片 via 雷探长视频

衍生阅读1:谈谈巴林的“红灯区”
衍生阅读2:巴林非法性交易为何屡禁不止?


巴林的“酒色”生意
离不开沙特人的贡献

因为距离沙特近,能喝酒又“玩得开”,巴林也因此成为沙特的后花园,沙特人至今都是巴林的最大主顾。许多居住在沙特的酒友常常周末前往巴林买醉、买春。在巴林有些酒吧一到周末甚至专为沙特人开放,他们中的许多人来自利雅得,长途跋涉400多公里,只为了放纵在本国禁止的行为,一解酒瘾。早在1987年,就有英文报纸刊登“沙特人成群结队涌向巴林,享受充满活力的夜生活”的文章。甚至还有沙特的“大聪明”们企图从巴林走私各种酒带回来,结果被逮个正着,被警察“拍照留念”。

1987的英文报刊就有描述沙特人组团去巴林过夜生活的新闻

企图从巴林走私酒回沙特的“大聪明”留影


总结一下 
回到沙特

对沙特来说,现任王储正在努力按照“2030愿景”对沙特全国进行改革,将世界上最大的原油出口国转变为一个区域内的商业、体育和旅游中心,为后石油时代做足了准备。而这宏伟的蓝图,本国人肯定Hold不住,自然需要吸引更多的外国人参与,这使沙特需要在国际规则和清规戒律之间进行微妙的平衡,这也是统治者需要时刻面对的议题,禁酒令只是其中之一。一方面呼吁强调传统,一方面追求接轨世界,这两者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正在塑造沙特的未来。

对个人来说,在伊斯兰教法影响下的国家,劳伦斯在《酒鬼与圣徒》里写到 —— “喝醉本身就是一场文化历险”。如今,在禁酒之地寻酒也许不像当年一样冒险,但文化的碰撞不可避免,我们应该明白,在一个穆斯林国家,无论作为外来务工者还是游客,饮酒在这里都仍是一种被容忍的特例,而我们始终是作为客人生活在这里,希望大家在寻求杜康解忧之时,也能理解和尊重当地的文化和信仰。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