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迪拜淘金华人:“赚些钱衣锦还乡”

 本文转载自网络

来自浙江的21岁农村孩子小张,也是在金融危机严重的2009年来到迪拜这座陌生的大都市淘金。他和王先生、小冯一样,来这里就是为了赚钱。“我是跟着我们村里的一个哥哥来的,他在这边好几年,如今是卖汽车配件和五金杂货的小贸易公司的老板,我和其他10个老乡负责给他看仓库。”
在小张眼里,老板还多少有些神秘色彩。“最近他回国了,店铺交给两个菲律宾人临时看着。我们也不问为啥不让中国人管理,他也不会和我们说。”

与迪拜“吃饭接触”
小张和老板交流不多,对老板也并不十分了解。他的目标很明确:赚些钱衣锦还乡。至于迪拜人的生活如何,迪拜的经济形势怎样,和他几乎扯不上一点关系。用他的话说,除了吃饭接触到当地,平时几乎就是隔离状态。但就是这仅有的“吃饭接触”,也让他颇多感慨。

老板给小张等几位同乡的工资是每个月1500块迪拉姆,外加500块迪拉姆的生活补助。但是除了提供群租的公寓房之外,并不负责伙食。小张和同事们每天就从公寓坐车,到市郊的3000平方米的大仓库轮流值班。

小张说,这个工资水平要比在老家种地强很多,所以他也不管什么危机不危机,直接跟着老乡来到这里打拼。

……………… 
“房价跌了,食品价没跌”

“出来就是跟着老板混的,说好3年后再回国,这期间没打算回去。出国前老板负责给我们办了护照签证,没让我们花一分钱,他还是挺仗义的。”

不过“早饭和中饭要自己解决,晚饭回来大家一块自己做着吃。不能总到外边去吃,太贵。物价是国内的一倍。房价跌了,食品价没跌。”

小张每天早上7点就要到仓库上班,所以6点多就要起床。“迪拜很热,太阳老早就升起来,很晚才落山。所以也睡不了几个小时。”

早饭就是在路边的小摊解决。而中饭对小张来说,却要吃得稍微奢侈一下。“吃的都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人吃的东西,羊肉、鸡肉、大饼什么的,因为满大街都是印巴人的饭馆。刚开始吃不习惯,后来也就习惯了。在外边不吃中餐,吃不起。”

每天小张在外的伙食标准一般是15块迪拉姆,早饭5块,中饭8-10块,加上晚饭,按照汇率换算下来,差不多一天要花40块人民币左右。用他的话说,比老家贵好几倍。
印巴熟面孔少了很多

吃饭的时候,小张经常能和印度、巴基斯坦劳工碰面。但小张不怎么会英语,印巴人英语口音又很重,能碰到熟面孔就是点头打个招呼,彼此省去了语言交流。“在这里,大家都有外国人的感觉,见不到几个当地人,所以可能也就算心灵相通了。实际上,我们每天来去匆匆,就为了赚钱奔波。”

小张很坦率,他说自己从农村来,根本不知道金融危机为何物,但看到印巴劳工比以前少了不少,才觉得可能这也是金融危机影响造成的。

“刚来的时候满大街都是带着黄色安全帽的黑人。开始我以为他们是非洲人,后来才知道是南亚的,可能迪拜太热,做建筑工作又很累,被晒得和非洲人一样。”

不过最近几个月,小张吃饭时能碰到的印巴熟面孔少了很多。“有些楼停工了,暂时不需要建筑工人了,所以人数比以前要少。”

离家快一年了,小张说他有时候也会想家。但幸好有网络,每天都会和妈妈在视频中见面聊天。小张还有一个小妹妹,该上高中了。家里人偶尔会收到小张汇来的钱,除了补贴家用,也帮妹妹应付学杂费。

小张抱怨最近的工作很忙,仓库进进出出的东西都要他负责管理和调运。

“去年刚来的时候有些轻闲,后来越来越忙,老板的生意越来越好了。说是金融危机,不过没觉得他受到危机什么影响,店铺反而还扩大了规模,现在已经开了3家门脸了,都在附近不远的地方,未来似乎还有扩张计划。”

 –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