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Joe Bennett  引用自《看不见的迪拜》

 

首先感谢 北京博闻春秋图书公司[微博]从国内寄来此书并托付朋友转交给我。在我阅读完毕后将会将此书捐赠至迪拜人图书馆以供他人阅读。

《看不见的迪拜》由英国作家Joe Bennett所著,从西方人的角度描述迪拜生活和思考迪拜的文化。本文节选书中的内容。书中某段,作者为解释沙迦为何禁酒而衍生普及了阿联酋近代史的知识,关于这部分历史较少有中文刊物叙述,还是颇有意思的。故将此段文字输入电脑以供大家阅读。


据历史记载,人类在这片地区已经生活了几千年,但是过去并不觉得有什么必要成立一个独立的国家。实际上,早期的人们根本没有国家的概念,他们只知道部落。当时除了现在统称为贝都因的游牧部落,也有一些形成了较稳定的居住地的部落。几乎所有的部落都生活在沿海地区,而且逐渐形成了两大阵营,分别为主要居住在靠近迪拜东北部沿海地区的Qawasim(盖沃希姆)部落和位于迪拜西南的Baniyas Tribe(拜尼亚斯)部落。迪拜差不多处在两个部落所属的领土边界线之间,结果难免遭遇很多纷争。

阿联酋地区的近代史随着16世纪欧洲人的到来而开始。有一段时间葡萄牙人控制了该地区不少地方,同时法国人和荷兰人也在附近虎视眈眈。后来英国人也踏上这里的土地。这些欧洲国家之所以对这一地区感兴趣,原因就在它位于一条重要的贸易路线上。那时候的欧洲人只在乎能不能赚钱——那些抨击迪拜是重商主义的畸形产物的人应当牢记这一事实。

18世纪时英国人控制了印度。他们通过英国东印度公司管理印度事务,该公司大量的贸易活动在海湾地区进行,不计其数的商船途径这里,前往今天伊拉克地区的巴士达港。Qawasim部落迫切希望能在其中分一杯羹,而英国东印度公司则同样迫切希望阻止他们,两者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

东印度公司不断向伦敦的海军部告状说Qawasim部落抢劫他们的货船,或许有些报告是真实的。但总的来说,当地人能抢走英国人的生意应该只是因为他们更擅长此道,毕竟他们在海边土生土长,极其熟悉当地的水域。

不管实情如何,东印度公司的反面宣传渐渐起了作用,这片地区逐渐背上“强盗海岸”的不良名声。最终在19世纪初的时候,英国皇家海军被派来教训当地人。英国军队轻易地荡平几个港口,遭遇了几场小规模战争,最后凭借强大武器毫无悬念地大获全胜。但胜利后的英国人并不想将该地区纳入英帝国的版图,因此在19世纪接下来的几十年时间里,他们分别与这里的各位酋长签署了和约。这些和约里最重要的条款就是英国将在背后支持这些酋长的统治,如果有必要甚至可以派遣军队;最为交换条件,酋长们不得令人骚扰英国的商船,必须保证英国在海湾地区的利益,凡涉及重要事件必须与英国驻海湾地区的代理协商后才能做出决定。从那以后,该地区不再是“强盗海岸”,摇身一变成了纳入英国势力范围的“特鲁西尔诸国”(Trucial States)。

这些和约对当时的部落政治无疑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其间漫长复杂的过程在此就不赘述了,反正最终英国在该地区扶植了几个王室家族。任何酋长只要与英国签署和约,他的家族就会几乎永久地处于部落权利的顶端,因为他的靠山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的军事力量。

尽管当地历史上遗留的纷争没有停息,许多酋长或被刺杀或被废除,但继任者基本都来自他们各自的家族。渐渐地那些家族变得富有——极其富有——因为英国政府赋予他们种种特权和许可。阿联酋几乎所有现任统治家族当初都是通过这样的和约巩固了自己的权力;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他们当时统治下的部落成了如今的各酋长国。换句话说,英国的影响对这片地区现有政治格局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

花无百日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开始走向衰落。英帝国规模急剧收缩,最后英国势力被迫撤离亚丁湾以东的所有地区,特鲁西尔诸国正好处于亚丁湾东部。因为这即将到来的撤退,各酋长国(大多数国家面积比英国的一个县还小)开始嗅到孤立无援的寒气。尽管他们曾经经常彼此斗争,经管他们之间还有未解决的恩怨,他们明智地开始考虑联盟的可能性。1971年,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宣布成立,并且成为联合国认可的独立国家。它实在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国家。

阿联酋成员国中的沙迦酋长国和迪拜酋长国一样,其实都是建在内海湾边的一座沿海小城。从特鲁西尔诸国时代早期开始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在所有酋长国中沙迦与英国的联系最紧密。它拥有该地区唯一的简易机场,它的港口停泊的船只最多,可以说那时的沙迦是外族人前往阿拉伯地区的第一站,其国内逐渐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外来人团体。可惜后来沙迦没有得到良好的引导,走了不少弯路。

它的问题出自对海湾的疏浚。沙迦赖以生存的海湾逐渐变窄,一年中有好几个月无法通航。可是当权的酋长对此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结果导致这一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差不多同时,迪拜湾也出现了淤塞的情况。当时迪拜的拉希德酋长立即看出了问题的紧迫性,不惜举债将其疏通。两相对比结果不难预测。不久之后,很多原来去往沙迦的货运转而来到迪拜,大量曾落脚沙迦的商人也随之而来。

不过,凭借着国内的机场,沙迦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着阿联酋旅游业的中枢地位。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于统治者家族内部的一两次政变,沙迦陷入了财政混乱。石油贮备量最大的阿布扎比酋长国堪称阿联酋里的老大哥,这一次它出手帮助沙迦摆脱困境。后来沙迦又遇上了一次财政问题,阿布扎比再次帮它解困。可惜沙迦政府麻烦不断,又陷入了无力偿还几笔巨额国际贷款的困境,这一次阿布扎比没来解救它,向它伸出援手的是沙特阿拉伯。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沙特的一家财团虽然答应帮沙迦还清债务,但也对沙迦开出了自己的条件:沙迦必须接受沙特的影响。那些所谓的影响具有十足的伊斯兰教特征,因此沙迦统治者后来发现自己被迫通过一系列法规,严格推行伊斯兰教义,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全面禁酒,不但公共场所禁酒,私人住宅里也必须禁酒。顺便说一下,沙迦全城唯一能买到酒的地方是当地的橄榄球俱乐部,它由外国人成立并且只对外国人提供服务,经由酋长法令获得卖酒执照。酋长法令一旦颁布,只能由另一条酋长法令否决。

可以想象当时的迪拜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好运。“喂,”它大声招揽饥渴的西方游客,“来我这里,这里的酒吧大门向您敞开。”就这样,一个新兴的产业在迪拜诞生。

……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