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阿联酋蒙面女诗人勇敢PK传统

本文转载自网络

3_2010042910313017m9R

 《百万大奖诗人》是阿联酋最大酋长国阿布扎比举办的一档选秀节目,它在阿拉伯国家的火爆程度可以和《美国偶像》相提并论,比赛模式和《美国偶像》也很相近,选手经过海选之后进入资格赛,评委团和用短信投票的观众共同实行“优胜劣汰”,选出最后的优胜者,这个石油富国在奖金方面很大方,第一名可以获得100万英镑,甚至超过了去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奖金,正因如此,《百万大奖诗人》成了阿布扎比的一件文化盛事,观众多达1800万。

 

比的是诗歌技巧

在这个舞台,你看不到一展歌喉的选手,外表和装扮也从来不是这场选秀节目的焦点。《百万大奖诗人》的参赛选手是一群含蓄的诗人,用有限的肢体动作和表情背诵诗歌,谁更声情并茂,谁的诗歌被赋予了更高超的修辞和隐喻技法,谁就有可能摘得桂冠,拿到大奖。

 

 一位女性打破传统

《百万大奖诗人》和《美国偶像》最大的区别还在于前者不太欢迎女性。从来没有一位女选手进入过《百万大奖诗人》的决赛。不过,这个不成文的规则在最近一季比赛中被打破,43岁的希莎·希拉尔在比赛中,用自己创作的诗歌倾吐妇女被压抑的处境,引起了轩然大波,她本人也因此进入了决赛。

 

勇气 女诗人更像女斗士

尽管已经多次在资格赛中“抛头露面”,但希拉尔的长相始终是个谜。事实上,从始至终,观众只看到过她的黑眼睛和黑头发,除此之外,她全身上下都包裹在阿拉伯女性普遍穿着的黑色罩袍里。希拉尔是唯一一名闯入决赛的女选手,这在《百万大奖诗人》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事件。

希拉尔参赛前经历了很大的心理斗争,此前,除了女性朋友和家人,她从没在陌生人面前诵读过诗歌。

“遮住脸其实更难。”希拉尔说,“人们希望看到我的表情。他们想知道我是不是在微笑。”现实并没如希拉尔所愿。即便进入决赛,比赛组织者也没有网开一面,他们不允许希拉尔露出面部。隔着面纱,观众无从捕捉她的表情,只能看到她手上的一些动作,她的声音就像是从某个地方飘出来似的。

 

才气 传达强烈个人观点

纳巴蒂是一种传统诗歌,其地位相当于蓝调之于美国或香颂之于法国,它被沙漠中的游牧民族看成史诗,靠口口相传的方式得以延续,迪拜酋长谢赫·穆罕默德就是纳巴蒂的拥趸,甚至亲自创作。《百万大奖诗人》举办的目的就是要将这种文化传扬下去。

希拉尔凭借着一首纳巴蒂进入决赛。阿布扎比诗歌学会主席,也是大赛评委之一的苏坦称赞希拉尔说:“她诗歌的魅力在于能将抽象的事物具象化。她的诗歌很有力量,无时无刻都在传达着强烈的个人观点,即使是颇具争议的话题也敢涉及。”

希拉尔习惯等待,等她的丈夫或兄弟腾出时间陪她去咖啡馆,女人是不允许独自出现在这类场合的。十年前,女人甚至不能独自走出家门。希拉尔的诗讲述的是自己的命运。

 

运气 遇到开明的丈夫

希拉尔还记得12岁第一次写诗的情景,“我哥哥发现了我的本子,然后大叫‘她居然在写诗’。我父亲命令我把所有东西都烧了,这让我非常伤心。”

但这并没扼杀诗人的种子在希拉尔的体内滋长。她用笔名向杂志投稿,居然真的被刊登出来了。用这笔稿费,她买了一台传真机,以方便传诗稿。她喜欢用笔名,“躲在暗处看人们评论我的诗是美妙的感觉。”

后来她用真名出了一本书,内容都围绕着传统下的女性。她有四个孩子,丈夫是一家文学杂志的主编,他很支持妻子。

并不是所有的阿拉伯男人都如此开明,有人就写了一首抨击希拉尔的诗,在网上广为流传,他称希拉尔的诗是“空谈、废话和唠叨”。

 

回放 奖金给女儿治病

决赛最近举行。男女观众分别身着黑袍和白袍分坐在场下的两个隔开的区域。希拉尔和另外四名男选手走上PK台。

看着可以把脸露出来的男选手声情并茂地诵读诗歌,被黑袍和面纱层层包裹的希拉尔心里掠过一丝绝望:“我赢不了”。

个脸刮得干干净净的科威特男选手走上台,他朗诵的是一首赞美诗,他的表现得到场下观众和评委的积极回应。

轮到希拉尔了。她朗诵的是两天前在城市公园里刚刚写的诗,她将自己的处境融入进去,描写了一个受攻击的人,“你挥舞着翅膀,绝不背叛那片为你开放的天空。”

她的声音洪亮,带着掩饰不住的沙哑。现场不仅有掌声,甚至还出现了不多见的欢呼声。被遮住脸的希拉尔在表现力上很吃亏,但她最终拿到了第3名以及60万英镑的奖金。

希拉尔打算用这笔钱找个好医生,把她不能开口说话的小女儿治好,这正是希拉尔参赛的动力。她说,对她而言,最重要的事就是让无法发声的人发出自己的声音。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