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震 新华社
这几天记者手机堪比按摩器,微信微博各种回复到手抽筋,原因只有一个:国内网上有篇关于“迪拜是中国草根阶层淘金天堂”的报道火了!全国各地小伙伴纷纷发来贺电,摩拳擦掌地打听这边的薪金标准、工作签手续,仿佛来迪拜打工真的如同大街上弯腰捡钱一般。
学阿语出身的记者走过大半个中东,常驻迪拜两年,个人感觉若论社会安宁、开放包容、基础设施现代化,迪拜在整个阿拉伯世界确属顶级,没有之一。而且迪拜政府非常善于城市公关宣传,尤其随着近年大批中国游客的到访,以及社交网络新媒体的爆炸式传播,迪拜的“壕都”形象在国内深入人心。
那么问题来了,迪拜真的像那篇报道所写是中国打工者的“淘金天堂”吗?其实记者曾和那名来这里出差几天的国内记者聊过天,也确实提过与其“北漂”不如“迪漂”的说法。虽然不能全盘否定同行的那篇报道,但毫无疑问,文中很多内容以偏概全、有待商榷,再经过社交媒体的断章取义,“会中文无需学历工资轻松过万”之类的段子就纯属不靠谱的谣言了。
迪拜目前有中国人约27万,是中东最大的华人聚居地,主要有做小商品贸易的商人、旅游服务业的导游地陪、酒店服务生、商场专卖店的销售、国内机关单位和国企的公派人员、世界知名外企银行的高级白领。
先从金字塔尖说起。跟其他国际大都市一样,中国人能进入迪拜上层主流社会和世界500强企业的实属凤毛麟角,无不具备欧美留学背景并掌握数门外语,如此精英方可月入五六万迪拉姆(1迪拉姆约合1.7元人民币),也同样跑不了每天辛苦加班、出差空中飞人的命运,工作生活应近似北京出入CBD的金领阶层。
再来看看这里的华人白领,主要是一些中资企业的公派人员和雇员。加上驻外津贴,他们的工资大多比国内高出20%-30%,尽管基本都是包吃包住,但集体宿舍和大锅饭的幸福指数是可想而知的,同时还要付出远离国内亲朋好友交际圈的代价。
作为海外雇员招聘的华人工资则一价全包,自己解决租房交通等开销,单身的基本也都是合租公寓。如果你是“中国胃”,每每看到朋友圈大闸蟹小龙虾的各种晒图,那种滋味只有驻过外的才懂吧。
最后来说“迪漂”一线的导游、销售和酒店服务生,这些也是国内动心来迪拜淘金者们的主要目标行业。其实不久前网上就疯传过一条夸张帖,说国内一个酒店服务员来迪拜打工3年攒钱回去买了4套房,一名从事旅游和传媒行业6年的华人老迪拜点评简单给力:“特殊行业”的吧?
在迪拜这座中东最火爆的新兴旅游城市,从事旅游、销售等服务业基本工资确实要远高于国内。普通品牌的销售月工资约五六千迪拉姆,一线奢侈品牌含提成月入2万迪拉姆也不稀奇。可跟国内奢侈品店半天来一个客人的高冷范儿不同,这边的专卖店走的是早市范儿。
销售从开门到换班,一站好几个小时不说,经常忙得喝不上一口水。导游更是如此,底薪大约三四千迪拉姆也就够基本开销,赚钱主要靠小费,可是中国人有多少给小费很大方的呢?
有点常识的都知道旅游业分淡旺季,收入并不稳定,迪拜每年有一半属于高温酷暑,气温四五十摄氏度且湿度极大,这种气候干导游的滋味不难想象。酒店服务生也是更替非常迅速的行业,工作环境确实“高大上”,但枯燥单调的工作内容也是甘苦自知吧。
迪拜的房价、车价远低于国内确实不假,但很多欧美国家都是如此,这并不是迪拜的专利。由于蔬菜水果、生活日用品大部分依赖进口,饮食起居等基本开销与很多欧美国家相比也只高不低。
相对于房价,迪拜的房租很贵,市中心一套一居室年租金10万迪拉姆左右。既然是“迪漂”,大部分打工族还是以攒钱为目的,在当地买房买车、置业安家的还是少数。华人聚集的迪拉、国际城相对便宜,但大多数都是几人共住一间,甚至是如同北京“蚁族”的小隔间上下铺。
戳破五彩梦幻的肥皂泡总有点残酷,但记者还是要忠告那些心怀淘金梦的朋友一句:有梦想是好事,但不能失掉理性的分析思考。迪拜是座“壕都”,但我们只是看风景的人,福利就是站得近些而已。
只要在现实的人间,就没有纯粹的天堂。上个世纪人们就已明白,即便繁华如纽约,也只是一个适合你爱和你恨的人一并前往的地方。越来越多海外华人的亲身经历证明,只要你有真材实料并且勤奋耐劳,哪里都可以成为“淘金天堂”。(编辑: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