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沙特女权运动:面纱下的变革

本文转载自网络

在沙特阿拉伯,改革派正为各种争取妇女权益运动推波助澜,挑战一些曾经不敢触碰的禁忌。保守派从担心到愤怒,发起“反攻”,维护宗教习俗和社会传统。

两股力量的较量,把一向敏感的妇女权益问题推向政治前台。

女权运动接连受挫

现年39岁的罗达·优素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她对沙特国内兴起的妇女权益运动忧心忡忡。比如,有人呼吁赋予女性开车的权利、妇女可以自由选择是否戴面纱、找工作无需征求男性亲友同意……

还有一个事件让优素福特别“看不惯”:据媒体报道,女活动家瓦耶哈·夏维达在沙特与巴林边境地区,要求在既没有男性陪护又没有男性监护人书面许可的情况下,仅凭她的护照过境。

最终,夏维达的要求遭拒。其他各项为妇女谋求权益的运动也纷纷受挫,迄今尚无一项现行法律因妇女权益运动而改变。

在公共场合,各种现象时刻提醒人们“男女有别”:有仅供妇女购物的商场;快餐店有妇女服务“专线”;公司里设妇女专用办公室;“美德传播和色情防范委员会”成员四处巡逻,避免男女“授受不亲”。

……点击 Read More 阅读全文

两股政治力量较劲

优素福与另外15名妇女一起,发起一项名为“监护人最了解我”的请愿运动,短短两个月内征集了5400多人的签名,呼吁阿卜杜拉国王“拒绝自由主义煽动分子的无知请求”。在沙特,每个妇女,不论年龄、地位,都必须有一名男性亲戚作为自己的监护人,他们在法律和个人事务上对被监护人负责。

美国《纽约时报》评论说,优素福发起的运动,代表沙特社会传统保守势力,正向自由主义改革派发起“反攻”。

两股力量的较量,把妇女权益问题推向政治前台,谁最终取得优势,将决定沙特社会的未来走向。

国王态度耐人寻味

优素福把近年来的妇女权益运动归咎于西方势力的“搅局”,但自由派认为,沙特社会早就在呼唤改革,而且得到阿卜杜拉国王的支持。

年迈的阿卜杜拉国王并没有公开明确表态,但他的种种行为让人感觉,他似乎站在改革派这一边。《纽约时报》说,国王曾经和一群没有戴面纱的妇女合影,照片出现于各大报纸,这种情形,以前想都别想。去年,他任命了一名副部长级女性官员,这在沙特也是破天荒头一遭。

沙特教育机制向来严格遵循男女分校原则,但去年9月成立的阿卜杜拉科技大学却奉行男女同校,虽然400名学员中只有15%是沙特人,却仍引起热议。

去年10月,一名高级神职人员在一个电视谈话类节目中公开批评男女同校,结果遭解职。“美德传播和色情防范委员会”麦加分部负责人艾哈迈德·加姆迪说,男女混合是“正常生活的一部分”,引起轰动。

争取权益涵盖面广

位于利雅得的沙特国王大学女性历史学助理教授哈图·法西称,2009年为沙特妇女“运动年”,各方团体为女性争取的权益涵盖方方面面,如禁止儿童婚姻、有权自主从事贸易活动等。

在达尔·赫克玛学院教授金融学的丽姆·阿萨姆组织了一项全国性运动,反对妇女内衣商店仅雇佣男性雇员。此举得到广泛响应,即使是保守人士也承认,女性从男性店员手中购买内衣令人尴尬。

阿萨姆组织这一运动的最终目的是扩大女性就业。2009年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全球性别差异报告》指出,在妇女“经济参与和机会”这一项上,沙特在134个国家和地区中名列第133位,仅高于也门。

防止男子滥用权利

语言学研究生埃曼·法赫德说,除非妇女的成人权利受到法律保护,否则男人滥用监护权现象就不可避免。她反对保守派把倡导妇女权益的活动家描绘成“被宠坏的”、“轻举妄动”的人。她曾目睹一些妇女因为得不到监护人的理解而不得不放弃自己钟爱的工作,还有一些妇女因为无法得到法律援助,只能眼睁睁看着失和的丈夫夺走自己的孩子。

“活动家们正努力为所有的妇女争取权益,”法赫德说,“她们为之奋斗,不是为了有一天自己能在夜总会里狂欢。” 唐昀

相关链接 阿拉伯妇女权益受金融危机冲击

阿拉伯妇女联盟发布报告说,尽管阿拉伯国家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受影响较小,但阿拉伯妇女是此次危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性别平等权益和发展机会面临诸多挑战。

报告指出,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以来,阿拉伯国家妇女状况得到不同程度改善。但是,金融危机爆发后,女性比男性更易被雇主解雇;各国政府因财政紧张不同程度地削减了妇女发展预算;一些妇女丢掉了工作机会并且得不到合理补偿;支持妇女发展的小额贷款等援助项目也变得稀缺。

除以上四种直接挑战外,阿拉伯妇女还面临法律政策、公共服务以及文化和媒体等领域根深蒂固的偏见。

报告说,阻碍性别平等的主要因素是“缺乏政治意愿”。在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尼等国家,妇女也能成为国家领导人,但在阿拉伯国家,女部长的比例只有2%,在埃及尚无一名女性大学校长。

沙特国王大学助理教授法西对妇女权益运动的未来“十分乐观”。不过,即便是最乐观的人,也不得不承认,改变现状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就拿突破男女混合这一禁忌来说,哪怕是最微小的改变,对许多沙特人而言,都是一个巨大“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