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 驻外手账
迪拜:心比天高,何惧命薄
迪拜道路交通管理局上周举行车牌拍卖会。一名在当地居住的印度富商以3300万迪拉姆(约合600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竞得全场最为引人瞩目的牌照D5。会后他心满意足地表示,自己已斩获了10块类似车牌,这块最新“猎物”将挂在一辆劳斯莱斯座驾上。
没错,这就是大家最熟悉最典型的迪拜“土豪”新闻,典型到让我无欲多说。
不过几小时后社交媒体上出现的一张图片,有点辣眼睛:
别误会,这张“车牌”不是那张车牌,车主也不是新闻里的那位。
那只是前一天交通管理局在报纸上做广告的硬板纸腰封,我办公桌边的旧报纸堆里也夹着一块。
比起土豪,实际上这里数量更多的,是骑着自行车的杂货铺小工。
他们拿着约合人民币两三千元的月薪,居然还能省下三分之一甚至一半寄回国内补贴家用。
事实上,迪拜就是一个豪车和自行车并行,高楼和平房共存之地。但它想展现出的财富格局,其实不只是一个“土豪之都”那么简单。
比如,有望成为未来“世界最高塔”的迪拜河港塔10日破土动工。阿联酋副总统兼总理、迪拜酋长穆罕默德亲自摁下启动按钮。
这座建筑总耗资达10亿美元,应该将在2020年迪拜世博会前竣工。开发商尚未公布这座观光塔的最终高度,只表示会比目前全球第一高楼、同样也在迪拜的哈利法塔“再高一点”。
阿联酋的邻国沙特阿拉伯正在建造摩天大厦王国塔,设计高度超过1000米。所以,迪拜河港塔的破土动工也标志着一场“最高”之争拉开序幕。
这也很“迪拜”,凡事永争第一,不做第二。
这张照片,你可以看到远方暮色中的哈利法塔与近处伟岸耸立的起重机交相辉映。
但其实,照片中的白袍黑袍其实就是最高塔开发商的两名员工,正在身后一整排摄影记者的指挥下摆拍……
这是迪拜发展模式的一个剪影。这座世界“金都”的先天之命其实比纸还薄:
这里石油资源并不丰富,阿联酋“黑金”储量的90%以上都在迪拜边上的阿布扎比;部落历史只有短短一两百年,自然环境一半沙漠一半海水;一年之中有半年是高温酷暑……
一座耸立在沙与海之间的城市,图中就是目前世界第一高楼哈利法塔
但迪拜选择了独辟蹊径,利用地理位置和地缘优势,大力拓展航空、贸易、旅游和金融等产业,在一众石油土豪之国中成为经济多元化的先驱和代表,从一个以采珠业为生的小渔村,华丽转身为联结东西方的国际化大都市。
国际油价长期低迷导致海湾产油国收入锐减,如今迪拜实际上也正面临着09年金融危机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压力。
但凭借持续不断地抛出创新概念与远景规划,譬如主办2020世博会、各种吸引眼球的大型基建项目,利用好媒体反复加强城市形象的宣传公关,迪拜不断给自身经济打入强心针。
迪拜的成功,也离不开这座城市强大的包容和多元性。这里外来人口占比超过80%,来自200个国家的不同人群多能和谐共处。这里还生活着约30万的华人,还有著名的“龙城”。
当“在迪拜打工月收入轻松过万”、“去迪拜捡垃圾、做乞丐也能致富”等报道被证实是子虚乌有的神话,迪拜一家华文媒体做了在当地华人中做了这么一个调查:
既然这里并非遍地黄金,为何你还不愿离开迪拜?
大多数投票者说,因为迪拜有公平竞争、机遇良多的商业环境,依靠勤恳努力的个人奋斗,在这里实现自我价值和人生理想的几率更大。
上世纪80年代末,台湾歌手张雨生的成名作《我的未来不是梦》红遍海峡两岸。
我想穆罕默德酋长应该从未听过这首励志歌,但迪拜经济起飞的年代恰巧与这首歌的走红神同步。
“我知道我的未来不是梦,
我认真地过每一分钟,
我的未来不是梦,
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动……”
成功需要奋斗,成功也需要信念。
对在这里坚持打拼、期待着未来一飞冲天的人们来说,迪拜自身就是最好的样板。
-END-
–
作者介绍 李震
新华社国际部阿文记者,曾在中东政经两巨头埃及、沙特常驻,也曾于“阿拉伯之春”期间奔赴战乱中的利比亚、叙利亚,现驻阿联酋迪拜,努力向国人还原一座真实的“土豪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