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 毛一鸣 和 李华飞(沙沫)联合撰稿
《迪拜华人简史》开始正式连载,此文经历策划、取证、撰写、校对,历时一年最终完成。共计约25000字,将分为8个部分以连载的形式发布。同时我们欢迎读者为《迪拜华人简史》补充更多线索、资料和图片,方便我们进行修正与二次审核。
感谢为本文提供帮助的朋友。特别感谢欧阳仪珠女士、王昭良先生、徐小平先生、陈中奇先生、王海林先生、刘海涛先生、张明芳女士、柳絮女士、周玲女士、韩丽女士所提供的信息和资料。
中阿互联的开端
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开始涌动,伴随着这股浪潮,中国和阿联酋的经济和文化往来趋于频繁。虽然中国与阿联酋于1984年才正式建交,但在此之前,除了香港华人和台湾华人已经频繁在阿联酋从事商业活动,大陆华人也在民间方面与阿联酋开始有文化经济上的交流与合作。比如在1983年11月,中国东方歌舞团就受邀于阿联酋演出,在当时获得良好的反响。
1981年,沙迦医疗队医生合影
1981年,中国卫生部对阿联酋的援外医疗队在沙迦正式成立,第一批医疗队是由四川省外派的医生与护士共计14人组成,之后又陆续外派到阿联酋几批,都是以中医针灸推拿的医生为主。正是因为这批援外医疗队,才开启了中医在阿联酋的发展历史,促进了当地阿拉伯人对中医针灸的认识,为后来中医针灸在阿联酋的立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八十年代初,基于国际政治变局,原来中国从东欧转机去西欧的航线中断,由于阿联酋正好位于中西方中间,地理位置的优势开始显现。中国民航组织人员到阿布扎比、迪拜和沙迦进行考察。沙迦机场早在1932年便修建,当时的沙迦已经是整个中东的航空中转中心。
1969年的沙迦国际机场
于是在1980年,中国民航决定与沙迦机场签订航线中转协议。同年,北京-沙迦-巴格达,北京-沙迦-法兰克福-伦敦这两条国际航线开通。直到1984年,沙迦已经成为中国民航最大的海外中转站。在此之后,中国民航还开通了北京-罗马,北京-乌鲁木齐-伊斯坦布尔,北京-上海-巴黎的国际航线,其中均把中转地放在了沙迦机场。
1984年,沙迦已经成为中国民航在海外最大的中转站
由于航空公司可以担保96小时的落地签,所以当时很多在沙迦转机的中国人会考虑在沙迦停留出境,购买一些阿拉伯特色的本地商品。沙迦著名的地标 — 火车头市场(也称为Blue Souk)便受此恩惠,吸引了许多转机的中国人前来购物。据悉,80年代的沙迦火车头市场就如同现在的DUBAI MALL一般火爆,成群结队的中国人在里面购物的场面经常出现。
1984年的沙迦火车头市场
与此同时,迪拜正在迅猛发展,日新月异,最终逐渐取代沙迦成为海湾地区航空中心,标志着迪拜的真正崛起。1991年,中国国航开通北京-迪拜-开罗的航线,中国的航班开始从沙迦机场向迪拜机场逐渐转移,沙迦的火车头市场的中国人也变得越来越少。
虽然现在沙迦机场的地位已经无法与迪拜机场相提并论,但作为80年代中国航班的主要中转站,它首次为华人打开了了解阿联酋乃至阿拉伯世界的门户,为今后华人在阿联酋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铺垫作用。
| 中阿第一个贸易时代 |
在80年代,中国与阿联酋的商贸往来也在持续发展。早在六七十年代,王祥荣先生已经在木须巴扎进行着进出口贸易。而到1982年,前文提到的欧阳仪珠夫妇,与北京粮油进出口公司和中国轻工产品进出口总公司合作,代理经营中国食品和轻工产品,其中就包含中国著名品牌梅林罐头,直到现在,梅林罐头依然在本地知名的Spinneys超市的货架上出售。王祥荣先生和欧阳仪珠夫妇,他们都是将中国制造引入阿联酋的第一批华人。
时任中粮负责人周碧泉等人在欧阳仪珠夫妇家中
拍摄于2017年,曾经由欧阳仪珠夫妇代理的梅林午餐肉至今依然可以在阿联酋Spinneys超市的货架上找到
同样在1982年,迪拜中国长城公司的成立,这是一家有着中国政府背景的贸易公司,也是迪拜首家正规注册的中国公司,标志着中阿第一个贸易时代即将来临。
1984年11月1日,中国和阿联酋迎来了重要的时刻,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无论是中国政府还是中国民间都开始积极地与阿联酋开展了各个方面的合作。
1985年,由18家上海专业外贸公司联合组成了申阿国际迪拜公司(Shanghai-Arab International Dubai Company),东方集团的5家纺织专业外贸公司在申阿国际公司成立代表处。以此开始,中国纺织品、轻工类产品等等中国商品开始源源不断地进入阿联酋以及整个中东北非市场。申阿国际迪拜公司在1997年由于经营困难终止了业务活动,但其对于早期中阿商贸交流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也真正开启了中国-阿联酋的第一个贸易时代,同时深深影响着之后阿联酋华人社群的发展。
1985年11月,姚依林副总理率政府代表团访阿,签订了中阿两国政府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协定,规定两国贸易以现汇支付,并规定成立两国经贸和技术合作混合委员会。同年,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中心在阿布扎比成立,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国贸促会首次派出的民间性质机构,该机构的办公地址于2000年由阿布扎比迁往沙迦。
80年代,阿联酋虽然获得了巨额的石油美元收入,可当时阿联酋的基础设施几乎是从零起步,需要大兴土木,这就为中国的工程与建筑公司提供了契机。从1982年开始,中国建筑承包公司,比如中国土木工程建设总公司、中国港湾建设总公司、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等首先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建立分公司,开始在阿联酋承包一些立交桥、公路、住宅、学校等项目。随后越来越多的中国建筑公司陆续进入,如中国建筑总公司、中国路桥等相继进入建筑承包市场。时至至今,中国建筑承包公司已经在阿联酋的建筑市场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80年代阿联酋的华人构成,尤其是中国人的构成基本以外贸公司和工程公司的工作人员为主,而这些工作人员基本以国家公派的形式来到阿联酋。公派,是华人在阿联酋发展的原始积累,在80-90年代,阿联酋华人社群的发展是以公派贸易为主流,我们称之为中阿第一个贸易时代。
在国企之外,部分民营企业也把注意力放到了阿联酋。1986年,中国红木大王的胡雪年先生的远东红木家具(FEFCO – Far East Furniture Company)在迪拜成立分公司。并在阿布扎比及中东其他国家开设多家分店,首次把中国的高档红木家具引入阿联酋,受到了当时阿拉伯人的喜爱。据说当时在中东,中国家具是高档家具的代名词。
迪拜王室及政府官员参观远东家具展
| 80年代的中餐史话 |
华人在阿联酋的发展,离不开中餐厅的发展。1980年,海湾地区首个购物中心Al Ghurair Center于迪拜老城区Deria开业,阿联酋第二家华人创办的中餐厅中华餐厅(China Palace Restaurant)便在其中同期开业。中华餐厅开业仅一年,原创始人便把餐厅转让给了台湾的韩先生,之后便开始上演一场迪拜的中餐传奇。由于韩先生的经营有方,再加上当时正值迪拜各大购物中心的发展期,中华餐厅一下子便入驻各大商城的美食广场,主要以中餐快餐为主。中华餐厅还分别创立了三个不同的品牌 — 中华餐厅(China Palace),熊猫餐厅(Panda Chinese)和蒙古烤肉。现在,在迪拜各大商场现在都能看到Chinese Palace这个餐饮品牌,2016年中华餐厅集团还代理了大名鼎鼎的鼎泰丰,如今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阿联酋最大的中餐集团。
中华餐厅位于Al Ghurair Center的总店,现已停业迁址
China Palace已经发展为阿联酋最著名的中式快餐连锁
而在1983年,阿布扎比也有一家中华餐厅成立,名为China Restaurant,虽然这家中华餐厅与台湾韩先生的中华餐厅并无任何关系,但来头却也不小。当年叱咤风云的上海黑帮老大杜月笙,其长女杜美茹便是这家餐厅的创始人。杜美茹丈夫蒯松茂曾任职台湾驻约旦使馆,之后约旦与台湾断交,他们一起在约旦开办了第一家中华餐厅,后来又在约旦担保人的引荐下,来到阿布扎比开设了阿布扎比分店。可惜由于杜美茹夫妇年事已高,无暇管理,阿布扎比中华餐厅于2013年转让给他人,而约旦的中华餐厅还是由他们自己经营。
约旦中华餐厅,杜美茹夫妇(右侧两位)
……
(未完待续)
我们欢迎读者为《迪拜华人简史》提供更多线索、资料和相关图片,方便我们进行修正与二次审核。如有更多线索和建议,请发送至邮箱交流:momosam@dubairen.com
作者介绍:
毛一鸣。迪拜人网站创始人,迪拜人杂志主编,独立撰稿人,资深迪拜通,迪拜人称”站长”。常驻迪拜8年,从事媒体工作,根据自己的经验撰写了无数迪拜生活指导型文章。
李华飞。笔名沙沫,职业中医医生,著有《迪拜,我的一千零一夜》纪实体小说。一手拿针,一手拿笔,经常流连于迪拜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