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华人简史》开始正式连载,此文经历策划、取证、撰写、校对,历时一年最终完成。共计约25000字,将分为8个部分以连载的形式发布。同时我们欢迎读者为《迪拜华人简史》补充更多线索、资料和图片,方便我们进行修正与二次审核。

感谢为本文提供帮助的朋友。特别感谢欧阳仪珠女士、王昭良先生、徐小平先生、陈中奇先生、王海林先生、刘海涛先生、张明芳女士、柳絮女士、周玲女士、韩丽女士所提供的信息和资料。

建议按顺序阅读

点击文字查看

迪拜华人简史(一) 

最早的华人

 

迪拜华人简史(二)

 “公派”主旋律下的中阿第一个贸易时代

| 90年代 |

中阿关系新高潮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阿两国的关系日益紧密,交流与访问日益频繁。1989年12月,国家主席杨尚昆访阿,在西方国家集体制裁中国的情况下,阿联酋总统扎耶德隆重热情地接待杨尚昆主席。次年5月,阿联酋总统扎耶德对中国进行友好访问。高层互访使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两国贸易交往在此期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1

2

阿联酋总统扎耶德1990年访问中国

4

1993年1月,李鹏总理出访欧洲,在沙迦机场作临时停留,受到了沙迦酋长苏丹 卡西米的欢迎,并于阿联酋华人会面。

随着中阿两国商贸活动的日益增加,此时的迪拜已经成为了中东地区的经济中心。中国新闻单位在阿联酋也开始设立常驻机构,1990年新华社阿联酋分社成立,1995年《经济日报》记者站成立。

1995年,中国开始从阿联酋进口石油。但同样是这一年,中阿关系发生了一次波澜和考验。当年,时任台湾国民党主席的李登辉要求拜访阿联酋,由于台湾是当时阿联酋的石油大买主,阿联酋总统扎耶德豪爽地接受了本次访问。也许他当时还并不知晓这位来访者还怀揣着分裂中国的阴谋,更没有想到接受这次拜访会严重地伤害中阿两国的关系。在李登辉预定到达的前一天,时任中国驻阿联酋大使刘宝莱终于有机会向扎耶德总统当面陈述中国的立场,此时总统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遂决定不见李登辉,并下令媒体不准报道。但是,李登辉最终还是如愿以偿,于1995年4月拜访了阿联酋,与中国一向友好的阿联酋因此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几个接待过李登辉的国家之一,这严重伤害了中国的感情,中阿关系从此由高潮跌入低谷。直到1997年,迟浩田军委副主席访问阿联酋,双方关系才开始好转。

第二个中阿贸易时代

拉开序幕

1990年8月2号,在波斯湾西北部,伊拉克因为石油和领土问题突然入侵科威特,海湾战争爆发,随后伊拉克很快占领了科威特,导致1991年,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直接军事介入。而在当时的科威特,正生活着数千中国人。基于科威特与中国早在1971年就建立了外交关系,也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海湾阿拉伯国家,因此很多中资公司的中东地区总部恰恰就设立在科威特,同时也有很多公司已经在迪拜设立了中东地区分部。

由于中国与伊拉克、科威特两国的外交关系都不错,即便是在战争中,科威特的中国人依然还是在伊拉克的支持下完成安全撤离。当时的科威特华人,首先通过伊拉克进入约旦,再由约旦安曼机场包机飞往沙迦,再转乘飞机回国,从沙迦机场分乘24架包机飞往北京,撤侨人数共计4741人。也正是在这次撤侨过程中,很多中资公司直接把中东地区总部从科威特搬到了迪拜,这也间接的促进了中国人在迪拜的贸易发展。

80年代以及90年代初期,中阿的经贸主力依然以国企公派为主,民间贸易为辅。由于国家对外贸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外贸经营权已经逐步下放到各个省市地区,其中上海是走在全国最前列的,早在1979年底,就已经开始组建上海市的对外贸易总公司。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除了国家外经贸派往迪拜的工作人员外,上海对外贸易总公司在迪拜成立的申阿公司也已经开始经营。之后1991年的河北外贸,1992年的河南外贸,均在迪拜设立隶属省级的外贸公司,也建立了纺织,抽纱,食品,轻工,机械等分公司。这进一步促进了中国商品在迪拜的繁荣。

据一位1990年来到迪拜的老侨描述,当时整个阿联酋大概只有2000多华人,大部分以国企公派为主。国企公派主要在迪拜和阿布扎比进行商贸活动,而民间贸易则在沙迦、阿治曼和迪拜均有涉猎。

5

位于迪拜老城区德拉(Deira)的科威特大厦,摄于2017年。据悉90年代很多公派公司都在这栋大楼设立办事处。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迈进,国家在海外的分部开始施行承包制,自负盈亏,许多当年阿联酋的公派人员抓住了这个商机,成立了自己的私营公司,以更加灵活的方式拓展贸易。这部分人已经在迪拜从事了较长时间的贸易工作,有着深厚的经验积累。在越来越多“公派人员”到“私企老板”的身份转换中,迪拜的民间贸易得到空前的发展。在90年代后期,国家允许私人企业开展进出口贸易,使得大量的私企在迪拜开设分公司,大大促进了中阿两国贸易和旅游的整体发展。

1993年,迪拜第一家华人旅行社自由祥和国际旅行社成立,可以看出当时中阿两国对商务考察以及商务旅游的需求日益增加,同时旅行社也在开辟当地市场,吸引了许多的阿联酋人到中国去旅游。

随着中阿民间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城的概念早在当时就已经瓜熟落地。1997年,阿治曼中国产品交易中心(CPTC)正式开始招商,这是阿联酋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城(注意:此中国城并非现在的阿治曼中国城),比如今当红的龙城早了整整7年。阿治曼中国产品交易中心有150个左右的商铺,基本都是中国商人在租用,在当时来看应该说规模不小。2000年,阿联酋第二个中国城 — 沙迦大地中国城开业。虽然阿治曼中国产品交易中心和沙迦大地中国城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但正是由于华商在这两个中国城的摸索与尝试,才有了后来迪拜的中国鞋城、贸易城和轻工城等中国城的创办,包括龙城的建设都可能有受到它们的影响。

1998年,沙迦政府为中国免费提供了2000平方米的土地,由中国机电公司建设的沙迦中国机电展览中心(Chinamex)于2000年4月正式开业,并举办了第一届中国机电展览会,时任外经贸部部长助理的徐秉金为展览会剪彩。当年海尔,小天鹅等中国几乎所有的机电品牌均有参加,让阿拉伯商家彻底改变了对中国机电产品的印象,展览会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之后沙迦机电展览中心连续举办过多次中国机电产品展览和中国商品交易会,为中国产品走进阿联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6

沙迦中国机电展览中心

1996年开始,迪拜地球村开始运作开业,我们可以把地球村看作一个大型综合展会,是商贸的衍生。地球村最初选址在迪拜河沿岸,吸引了大批世界游客,从2000年开始,地球村各馆采用承包招商制,地球村里的中国馆,当时由中国大地负责招商,2002年更换为远东咨询展览公司负责为其招商。通过这些中国展会公司招商工作,越来越多的华人开始了解并进入这个市场。同时,原本在沙迦和阿治曼发展的华商也纷纷转向迪拜。

7

8

在迪拜政府的大力推动下,1996年第一届地球村伴随着迪拜购物节(DSF)于迪拜河边一起举办,“展馆”只是一些小亭子商铺,与现在的地球村相比可谓非常简陋,但意义深远。在第一届活动中,就获得了50万人次的访客,可谓大获成功。

9

10

2000年的地球村规模宏大了不少,并且已经可以看到有中国商人入驻

11

如今的地球村已经今非昔比,摄于2016年

位于迪拜河沿岸的木须巴扎市场(Murshid Bazar)是迪拜最早的也是最重要的贸易市场,是迪拜一步步走向繁荣的源头。早期华人在迪拜从事贸易工作,大多数是从木须巴扎市场开始的,并迅速完成了财富积累。早期市场里的华人以外派为主,产品以纺织品,轻工产品,机电产品为主,之后便开始百花齐放。虽然印度人早就在木须巴扎市场确立了自己的地位,但迟到的中国人以其聪明才智和吃苦耐劳,一步步蚕食了印度人的市场,在当时逐渐形成了以孔雀舞,金鸽,双牛,鹅牌为代表的国产系列品牌阵营,并且得到了中东客户的认可,中国制造在90年代的海外可谓春风得意。

12

木须巴扎市场,摄于2017

13

木须巴扎老鞋城,是早期华人入驻较早的贸易集中地,摄于2017年

在木须巴扎市场里,形成了以四条凳子和三棵树为地标的中国人势力范围。特别是随着中国因私护照的放开,来迪拜的个人和私人企业也急剧增加,到90年代末,中国产品已经遍布阿联酋的大街小巷,产品也逐渐向高科技过度,这也侧面反映出中国的工业实力和科技水平的逐步提高。

14

三棵树,现在俨然已经是两棵树,摄于2017年

15

四条凳依然还是四条凳,摄于2017年

木须巴扎市场宛若迷宫,华人发明了独特的地标名字。比如某路口恰好有三棵树,华人便以”三棵树”命名这个地方。”四条凳”挨着”三棵树”,其实就是实实在在有四条椅子落在此处。据说”四条凳”有所典故,早期是阿拉伯人叫出来的,对老外一说”Arab Chairs”,就知道是那个地方。而”三棵树”应该是正宗的华人发明。

1991年,阿联酋拉斯海马王子专程去中国请求徐荣祥医生为他的公主治疗烫伤疤痕,徐荣祥医生用他发明的美宝疤痕膏取得了非常理想的疗效,从此拉斯海马王子有了引进该药并在拉斯海马建厂的想法。1996年,海湾大药厂(Julphar)的董事局访问北京,双方建立了正式的合作方式,美宝授权海湾大药厂在阿联酋出口,包装销售美宝烧伤膏和其他产品。时至今日,在阿联酋任何药店均可以买到中国的美宝烧伤膏和疤痕膏两款产品。

拉斯海马小公主与徐荣祥医生

90年代中后期,迪拜的民间贸易已经超越国企公派成为主流,迪拜华人社群的结构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随着越来越多的华人来到迪拜从事经贸事业,以民间贸易为主的第二个华人贸易时代已经来临,迪拜华人的发展开始进入新的篇章。

小有规模的阿联酋华人

由于华人的逐渐增多,华人的生活娱乐也相应的丰富起来。90年代,卡拉OK在中国风靡一时,1995年,阿联酋也有了华人创办的卡拉OK歌厅 — 阿治曼五月花卡拉OK歌厅,阿联酋华人已经把国内的娱乐方式向这里引入。

18

迪拜某KTV,摄于2010年4月(*注,图中并非 阿治曼五月花卡拉OK)

在迪拜,大陆华人开始涉足中餐业,比如1992年开业的潇湘馆中餐厅,是现存的迪拜最早的由大陆人开办的中餐厅,之后红房子中餐厅(现在已转手改为印度餐厅)、丽丽中餐厅(已经关闭)也相继出现。到1999年,迪拜连续开了好几家中餐,如贵宾楼餐厅、御花园餐厅、2000年餐厅等等,这些餐厅均迎合华人的口味,以服务华人为主,正因为大陆人来迪拜创办的这些地道的中餐厅,得以让迪拜的外国人真正地了解中国饮食文化。

19

2000年中餐厅试营业期间的华人就餐现场。摄于约1999年。

国内娱乐方式和中餐厅在阿联酋的发展,可以表明在90年代中后期,阿联酋的华人社群已经小有规模。

| 90年代迪拜华人影像 |

20

1991年华人在迪拜Mamza公园

21

1998年华人在迪拜Burjuman购物中心。当年Dubai Mall和Emirates Mall均未建造,于1991年开业的Burjuman购物中心是迪拜当时定位最高端的商场

22

1999年的WAFI MALL,华人在一个好莱坞明星开的餐厅门口

23

1999年,华人在迪拜鱼市场

24

1999年,迪拜总领馆和商务室全体人员的合影。而年纪最大的白发老先生并非公务人员,而是当时中国医疗中心的夏大夫

25

2001年,世界杯预选赛,在阿联酋主场,中国1比0战胜阿联酋。那一年,在米卢的带领下,中国队成功出线,赢得了世界杯门票

……

(未完待续)


我们欢迎读者为《迪拜华人简史》提供更多线索、资料和相关图片,方便我们进行修正与二次审核。如有更多线索和建议,请发送至邮箱交流:momosam@dubairen.com


作者介绍:

毛一鸣。迪拜人网站创始人,迪拜人杂志主编,独立撰稿人,资深迪拜通,迪拜人称”站长”。常驻迪拜8年,从事媒体工作,根据自己的经验撰写了无数迪拜生活指导型文章。

李华飞。笔名沙沫,职业中医医生,著有《迪拜,我的一千零一夜》纪实体小说。一手拿针,一手拿笔,经常流连于迪拜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