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埃及中文系学生毕业就业率高
本文转载自网络
北京大学阿拉伯语专业毕业生蔺妍,2006年曾作为国家公派留学生到开罗大学进修了8个月。去年10月,蔺妍再次去往开罗,这次她成了新华社中东总分社的阿拉伯文编辑。近日,回国休假的蔺妍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
中国青年报:和2006年相比,你感觉埃及有什么变化?
蔺妍:我感觉现在埃及和外界交流更密切。我第一次到埃及时,宿舍没网络,上网要去学校附近的一个网吧。那个网吧设在菜市场二层,当时只有四五台电脑,网速很慢,没法播放在线视频。现在埃及人能在家里上网了,我的很多埃及朋友都有Facebook(脸谱网)和Twitter(推特)账号,他们几乎每天都更新。
……点击READ MORE阅读全文
汉语在开罗的普及度提高了。2006年,我在开罗街上遇到会说一两句汉语的人都觉得特别新鲜。现在在旅游景点的小商店里,都有用汉语标识的商品价签了。卖东西的人甚至会用中文的敬语和成语。他们会这样招呼顾客:“请您进来瞧一瞧,这里的东西物美价廉”,“至少先进来看看再走嘛”。讨价还价时,他们和中国顾客对话10句都没问题。
中国青年报:他们在哪里学的汉语?埃及有哪些汉语培训机构?
蔺妍:就普及汉语和中国文化而言,在世界各地开办的孔子学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2006年到开罗时,只有开罗大学等几所学校设有中文系,而且当时开罗大学中文系一共也只有十几名学生。而现在,光艾因沙姆斯大学的汉语系就有几百名学生。目前,开罗已有660多人参加过孔子学院的汉语培训。
一些教汉语的老师告诉我,现在到埃及旅游观光的中国旅行团和在埃及投资的中国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多了。在埃及失业率比较高的情况下,中文系的学生在就业时反而比较吃香。
中国青年报:你能感受到中埃交流增加的状况吗?
蔺妍:5年前,只有极少数中文系学生会听中文流行歌曲,知道周杰伦、张韶涵等歌手。现在,在埃及学汉语的学生中喜欢听中文流行歌曲的人多了,他们大多喜欢梁静茹、王力宏等歌手。我的同事就在地铁上遇到过一位埃及女生,她一边听着随身听一边哼唱孙燕姿的《绿光》。
中国传统文化也在不断融入埃及。去年我参加了一场中埃交流活动,看到两个埃及女大学生表演中国传统相声,还听到其他埃及人朗诵中文诗歌。去年,《红楼梦》、《月上贺兰》等中国舞剧在开罗演出。今年春节前,开罗还举办了一场中国庙会。
中国人在埃及的生活越来越舒服了。2006年时,开罗只有北京饭店、长城饭店等几家规模较大的中餐馆,现在街上有不少小中餐馆了。符合中国人饮食习惯的肉类和菜品也比过去更容易买到。
中国青年报:中国人在埃及除了经营中餐馆外,还在哪些领域有投资?
蔺妍:像中石油、中石化等一些大型国企早就进入埃及了,这几年不少中小企业也来埃及投资,比如纺织品制造、小型机械生产加工企业等。我曾采访过在埃及的中国摩托车企业员工,他们说现在普通埃及人手里开始有了些闲钱,但暂时还买不起好车,这里汽油又很便宜,所以摩托车的市场前景很好。
中国青年报:埃及对中国企业去投资是怎样的反应?
蔺妍:不少埃及企业主对中国企业投资办厂的态度比较谨慎。他们认为,中国企业管理严格又有价格优势,在进入埃及后会成为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比如,埃及有个城市以制作刀具著名,但因为中国制造的刀具进入埃及市场后价格优势过于明显,那个城市的经济受到很大冲击。因此,在一些阿拉伯媒体上会出现一些比较激烈的措辞。
不过,最近中资企业在埃及也遇到很多困难。今年1月埃及局势动荡波及许多中资企业。此外,埃及从前年开始增加了很多限制条例,包括出口前检测条例等,所以中国产品进入埃及市场后价格提高了一些,竞争力也有所下降。
中国青年报:埃及人怎么看中国呢?
蔺妍:埃及民众对中国的态度主要是好奇和友好。他们平时会主动和我们打招呼、聊天,我坐车时甚至经常有当地人主动替我付钱。
我发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5年前我到埃及时,大家跟我示好的方式是见面亮出功夫招式,然后聊聊李小龙、成龙等功夫影星。但现在有埃及人跟我说他们知道毛泽东、胡锦涛等中国领导人。我和小商贩聊天时还发现,他们不仅知道中国有北京,还知道北京有故宫和长城,上海有东方明珠,杭州有西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