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迪拜是中国银行业走出去的中转站
本文转载自网络
迪拜国际金融中心(以下称“DIFC”)管理局的三位高管,当下正马不停蹄地在全球各地路演:2011年3月在印度,4月在巴西,5月在伦敦和中国。笔者认为,DIFC之所以进行全球路演,无非是想让全球各国银行业到迪拜建分行。
DIFC是金融自由区,2004年成立,实施零税率50年不变,只向企业收取登记、注册、场地使用、基础设施租用等费用,外资企业可以在这里设立全资的独立子公司。如果外国企业到金融自由区之外的阿联酋其他地区开设公司,只能以合资形式开设,且不能取得控股权,也不能通过支付利息获取信贷来操作伊斯兰金融业是以分享企业红利或金融租赁的方式来进行放贷的。
金融危机前,迪拜是全球外贸中转站,笔者在2009年底时曾预测迪拜经济将出现衰退,根据在于其贸易中转站地位的丧失。2010年,全球外贸同比增幅为两位数,而迪拜贸易量只增长了3.7%,印证了笔者的判断。20年前,石油收入占迪拜GDP的70%,现在不到5%;目前迪拜大部分GDP来自服务行业,金融产业对迪拜GDP的贡献超过10%。
……点击READ MORE阅读全文
了解了迪拜的基本状况后,说说中国银行在迪拜金融自由区内开分行有什么价值。
第一,迪拜、伦敦和香港的时差均为4小时,通过DIFC,可以让交易员24小时交易,这为国内的个人直接投资找到突破口,银行可以通过收取服务费和分享一定比例的净收入参与其中。不过,国内银行的迪拜分行要规避人民币和美元、欧元之间的贬值周期,也可利用欧元升值周期进行套利。
第二,整个银行业把迪拜分行看作全球金融业务的中转站、批发站和窗口,通过迪拜窗口进行转换,中国与很多国家的信贷、租赁、外贸、投资、采购业务等就能一体化了。
假设巴西A银行在迪拜开分行,中国B银行也在迪拜开分行。A银行在中国境内无分行,但是它的某个巴西企业客户在中国需要信贷,又没有抵押,而中国国内银行不敢放贷,怎么办?此时就可以通过A银行迪拜分行把抵押货币存在B银行迪拜分行内,B银行当天就可以给巴西在华企业放贷,这样能免除汇兑手续费,成本降低,又节约时间。反过来,中国B银行的客户在巴西由于没有抵押,无法获取信贷,怎么办?同样可以通过B银行迪拜分行把货币存入A银行迪拜分行内,中国企业就能获得巴西国内的贷款,B银行在国内要求这家中国企业抵押一定的货币或资产,并收取一定的服务费。这样,中国企业在巴西的信贷就完成了。
通过上文描述的迪拜金融中转站,原来A、B两家银行均无法单独完成的业务在双方联手之后就可完成,这自然增加了两家银行的业绩。
在迪拜金融自由区,中国B银行迪拜分行还可以与更多国家的银行的迪拜分行进行类似合作。很明显,迪拜成了全球金融业业绩的转换平台。中国银行业全球化过程中不应忽略这个平台。
实际上,通过在迪拜金融自由区设立窗口,中国银行业在全球各国的分行可以少开很多,却同样能完成多国信贷。另外,通过迪拜金融窗口,可以把人民币结算、人民币债券、人民币信贷等国际业务批发到全球多个国家。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银行业海外扩张不要拘泥于先存款后信贷,而是要通过中介思维来做全球信贷。无海外存款资金,也能做跨国信贷业务。迪拜金融窗口这种方式适用于中国中小银行的国际化突围,实现低成本的全球化之路。只要在迪拜金融自由区开一家分行,就等于拥有很多国家的分行功能,这是以一当十的妙棋。还望国内银行业抓紧时间,拓展全球化业务,以摆脱国内银行业的同质化竞争。
笔者有一整合战略送给国内银行业,即“三网一体化”:第一网是银行业在国内的网点与企业加强曲线合作之网;第二网是在迪拜、伦敦、香港、纽约、东京、新加坡等地设立的国际窗口之网;第三网是银行在海外各个分行等网点的一体化。
中国的银行应该让这三张网协同化、一体化,然后通过全球欧元、美元的汇率趋势来指导信贷套利、人民币对外直投套利;充分利用各个国家的利率缺口、汇率升值趋势缺口、供求关系形成的发债利率等进行国际业务操作。做好“三网一体化”和欧元、美元的趋势预测,借人民币国际化带来新的国际业务,才是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的基本路线图。那种先开代表处,等待机会开分行的方式已经老掉牙了。
银行业需要向海外扩张,但又不能盲目扩张,让自己的十多个海外网点发挥出别家银行100多家海外网点的效果,才是得意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