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初学阿拉伯语时,曾无数次憧憬过沙特。毕竟对于一个外语学习者来说,最大的鼓励莫过于走进所持这门语言的国家和人民,去了解语言背后的人文魅力。我当时在心中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日复一日地为心中的沙特国添砖添瓦,把它建造成如同古巴比伦圣殿那么神圣、神秘和神奇。

很幸运,三年前被一家公司录用,带着心中的憧憬如期抵达这个向往已久的国家,历经三年,内心所有对它的热情及想象已逐步归于平淡。再次打量这座蒙着沙尘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利雅得市,仍旧很难为其定义。

记得在国内时,包括我自己在内的所有人对沙特的了解大多来自媒体,第一印象就是“土豪国家、不差钱、挥金如土”等等。脚踩黑金石油的沙特,确实是为数不多掌控全球石油定价权之一的国家,足够享有那句“有钱任性”的封号。 但如果说政府是一个国家的骨骼,那么民众就是这个国家的血肉,二者相互作用,互为结果。曾经埃及的一位旅行家说:“如果你想更深刻的了解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那就走进它。”

今天就在我对沙特有限的印象里,带大家走进沙特,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沙漠

“沙特”反过来读就是——“特沙”,这反而是对沙特的另一层直白的解读 —— 一座沙漠之城。上帝给其关上一道门的同时,又为它打开了一扇窗,正是这荒无人迹的大沙漠才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避免了沙特在历史上被外敌入侵的风险。也正是这沙漠,81年前被钻探出第一桶石油,从此之后,让沙特人民摇身一跃成为当今世界最富有的国家之一。

百姓 

虽然被外界誉为“土豪国”,但普通百姓这一身份,在世界上任何国家都并没有什么不同。沙特也是,这里当然有真正的土豪,但也依然有贫穷者、中产阶级等社会分层。虽说石油资源丰富,但因为人口基数也同样大的原因,很难做到像海湾其他五国那样,享受可以媲美北欧国家那样的超高福利待遇。沙特的普通百姓也是奔波于事业、操劳于子女,在我所居身的利雅得市亦是如此。 只不过比起我们中国老百姓的刻苦勤奋和忙忙碌碌,沙特老百姓在工作中却显得慢条斯理,但这并非谁之过,政府对国民在生活中的特殊照顾以及工作中丰厚的待遇,使他们在这种安逸的环境中且不必担心受生存所困。也正是这些因素,使我们看到了有别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热情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沙特人在游牧文化熏陶下,有着耿直豪爽,热情洋溢的性格特点。我作为“外国人”,经常会被他们友好地招手问好,当我需要帮助的时候,只要在能力范围内,他们也总是会义无反顾的提供帮助。 记得我有一次因工外出,街道如同庞大的蜘蛛网盘根错节,几经周折还是走进了死胡同。恰巧遇见一位五旬左右的大叔,虽然他也是恰巧路过此地,不熟悉路况,但仍未阻碍他想要帮助我的决心,在几次询问他人后最终带着我到了办事机构。 之后他对说:“我做经贸生意的,常去中国广州和义乌订货,这里不像你们国家有清楚的路标牌指示牌,如果你遇到什么困难,随时打电话告诉我。”随后递给了我一张个人名片,虽然名片保存至今也未能与这位大叔联系,但这件事本身让我很是感动。  

天课

在伊斯兰的教义中有一项功课叫做“天课”,可以理解为这是一种对社会的奉献,这种奉献不需要得到别人的赞扬,也不得从中谋取利益。富人需要从自己的个人财产中抽出2.5%用以接济贫民,基于此,沙特设有很多专门的慈善基金会来负责统计以及落实接济扶贫工作。  

稳定

与中东其他几个国家的动乱相比,沙特在政府的努力下,长期以来比较稳定,对内的治安管理也做得比较到位,正是基于稳定的社会环境,沙特吸引了大量的外资企业的投资。反过来讲,影响社会动荡的问题根源之一就是民生问题,沙特政府会全心解决民生,为民创造富足的生活条件。再者,犯罪者则需要承担严厉的惩罚,代价太高,因此没人敢去以身试法。  

外籍劳工 

在这里,有一个特殊的群体 —— 外籍劳工,他们大多从事基建、绿化、环卫等多个领域。这些外籍工人绝大多数来自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国家。虽然收入没法和本地人相比,但对比他们本国,这里开出的薪资已经极为令他们满意。虽然他们不是本地人,但也积极地投身于沙特的建设,不畏酷暑,勤劳耕耘。有了他们的存在,才让沙特城市的发展更具现代化。

堵车 

因为政府对油价的补贴,汽车进口关税低的缘故,沙特的每个家庭几乎同时拥有两辆汽车,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交通拥堵的问题。比如在上下班高峰期,利雅得的一条条街道纷纷瘫痪,司机们打着喇叭来发泄自己的焦虑与不满。而在街边的广告牌上,面带微笑的国王与王储正审视着这一切。  

娱乐

iPhone仍是这里的爆款,全民也可以畅通无阻的登陆访问Facebook、Instagram以及Twitter这些社交软件,即使线下环境封闭也抵挡不住年轻人们网上直播的热情。

沙特最受欢迎的娱乐方式之一

即使在任何娱乐项目都被列为禁止项的环境中,沙特人也要寻找乐子。每逢双休日,沙特人往往倾巢出行,拿起帐篷扛起火炉去沙漠聚会、冲沙。这些略显原始的消遣依然是本地最受欢迎的娱乐方式。游牧民族的基因,是流淌在血液里代代相传的遗传密码。

商场 

不愿远行的奔赴沙漠的,那就陪家人晚上逛逛商场,买买东西。只有走进商场才会发现这里。除了经常出现一袭黑袍加身,脸戴面纱的女性外,几乎看不出与其他大都市的商场有什么区别。另外说沙特女性保守其实也是相对的,毕竟各种女士服装、化妆品在柜台里琳琅满目地摆放着。 

和乐于逛街的女性相比,沙特男人们则更享受坐在角落的水烟馆,吸着水烟,品着阿拉伯咖啡,约三五好友一起聊天。阿拉伯人以雄辩而著称,他们好像是天生的语言大师,可以不打草稿把话说的很漂亮。

一夫多妻 

一夫多妻现象的产生,是因为历史上因战争导致男女比例严重失衡,为了减轻社会的压力,沙特法律允许男人迎娶四个妻子,以便成为她们生活的保障。但法律也要求必须做到从物质以及精神上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妻子,绝不能存在大小之分,先后之分。 在沙特要娶多个妻子是合法的,这可能让其他国家的男人羡慕不已,但这样的前提是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做保障。反过来说,往往能够迎娶多个妻子的男性一定是比较富裕的,从这点上已经打消了大部分人娶多个老婆的念头。现如今,随着男女比例的趋于平衡,以及世界主流价值观在沙特的普及,一夫多妻的现象也在逐日减少。

祷告 

在沙特这个政教合一的国家里,伊斯兰教规定每个穆斯林每天要做五次祷告,其意义在于时刻反省自己,避免犯罪,避免伤害他人。这一点和我们中国儒家文化“一日三省吾身”的指导意义殊途同归。从古至今历时一千四百多年,这套仪式已深深融入在他们的血液里,成为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他们在做最后一次祷告

所有清真寺的召唤声每天五次在不同时间准时响起,风雨无阻,从未间断。祷告期间,大到政府机构停止办公,小到便利店暂时关门,即使再大的事、再大的买卖也只能等祷告结束后再谈。对刚来这里的新人来说,初次接触到这种不同的宗教文化想必会感到很新奇。  

学中文

随着中国在世界上影响力不断扩大,今年二月沙特王储访问中国期间,沙特教育部官方宣布,将汉语正式纳入沙特的教育教学大纲,这是继英语之外,沙特的第二门官宣外语。随后民间也掀起了一股汉语热。如果有沙特人在街上冲着你喜笑颜开地喊道:“鸟、鸟、鸟。”的时候,千万不要惊讶,那或许是因为他们讲“你好”这个词讲的太快,让你产生了错觉。  

改革 

目前整个世界都在被高度全球化,而当今世界对任何一个国家最大的不幸就是固步自封,不能用积极的态度去拥抱全球化。沙特新任王储穆罕默德-萨勒曼在积极摆脱高度依赖石油现状的同时推出了一系列对内和对外的改革政策,诸如推出了“沙特2030愿景”,该战略的主要任务是在未来的十几年里运用监管、预算和政策的引导,以帮助沙特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然而改革需要时间,也需要积累经验,虽然面临诸多困难,但我相信在如此大刀阔斧的改革决心下,我们将在未来看到一个崭新的、更繁荣的沙特。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沙特,有人来这里十几年也不愿意走,有人刚下飞机的第二天就买了回国的机票。这个人口中的沙特和另一人口中的沙特,常常会差别巨大,以至于让人怀疑世界上是不是有两个沙特存在。但正是这种反差和不同,才能还原沙特的完整面貌,理解沙特的神秘来自何处。 无论你懂沙特,还是对沙特越来越糊涂,这里的生活总会给予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