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是离不开吃的,即便在异乡,只要解决了吃的问题,总归能放心地安顿下来。在迪拜,虽然各国美食荟萃,但中餐依然是大部分中国人无法割舍的标配。
对于吃有所研究的迪拜华人,或多或少都会知道位于国际城的一家面馆 —— 重庆面庄。这家小小的面馆低调不张扬,甚至门头看上去也如此不显眼,但却屹立迪拜中餐小吃界多年,人气火爆到经常要排队,甚至常常就餐的外国人比中国人还多。
重庆面庄位于迪拜国际城中国区F15
要知道,迪拜国际城作为华人密集区,是中餐竞争最卷的区域,而重庆面庄这家其貌不扬小店能在这里能取得如此不俗的成绩,难能可贵。
但更令人诧异的是,这家正宗的重庆面馆,其创始人居然是一位江苏姑娘。
■
Shirley,80后,江苏无锡人,迪拜重庆面庄的主理人。虽然面馆是2015年创办的,但Shirley在2008年就已经来到了迪拜,至今已经15年,足以位居老迪拜行列。
Shirley正在帮客人点单
虽说现在是餐厅老板,但Shirley早期的经历可以说和餐饮没有半毛钱关系。她在国内时就读的是航空服务学校,作为一个曾经包分配的学校,她本来的就业方向应该是国内外的空姐、地勤等职业。然而当她临近毕业之际,迪拜的Al-Futtaim集团正好来学校招生。
因为招募官是外国人,Shirley抱着锻炼英语口语的目的参加了面试,面试的单位是迪拜的IKEA(宜家)。然而她人生中的第一次面试,居然直接通过了。虽然Shirley也想着出国见见世面,但作为女孩,她的父母对此还是很犹豫,不过最后年轻气盛的Shirley最终说服了父母。
2008年9月,她和其他50余名被Al-Futtaim录用的中国年轻人一起,踏上了迪拜的旅程。
■
然而Shirley对迪拜的满怀憧憬,一下飞机就被打脸了。Shirley谈到她对迪拜的初印象:“之前看到公司的宣传片里都是谢赫扎伊德路的高楼和帆船酒店的奢华。但一下飞机感受到的却是热浪席卷,黄沙满天,低矮的楼房,土里土气的外观……感到非常失落。而且当时正值斋月,领导还在车上科普斋月的禁忌。第一天我在路上就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来错地方了,当时的想法就是完成2年工作合约就立马回国。”
2008年的时候,整个迪拜的中国人并不太多,相关的中国设施也比如今少得多。可能是为了照顾不同国家雇员的思乡情结,Shirley来迪拜的第一天就被公司的车拉到了龙城,让他们采购一些中国商品。
Shirley(右一)刚来迪拜时和IKEA同事的合影
“龙城当时特别冷清,只有E和F区有些人,国际城就更冷清了,中国区C区以外几乎全是空的,当时连温超都还没有开过来。所以我刚开始对国际城的印象不太好,而且刚来迪拜没有驾照也没有车,导致我在之后4年一次都没有去过国际城,要买中国东西或吃中餐,就坐轻轨去Deria。” Shirley说道,“我当时做梦也没有想到,我居然会扎根在国际城这个地方那么久。”
IKEA的第一份工作经历让Shirley受益良多。在这个非常国际化的工作环境中,她开始真正参与到迪拜的生活节奏中。在IKEA,Shirley因为接触不同国家的客人而了解不同国家人的习惯和特点,也习惯了不同国家尤其是印度人和非洲人的“奇妙”口音。
■
很快,IKEA的2年合同到期,时间来到了2010年,那是一个迪拜正在急剧变化的年份,城市的各个方面都在高速发展,尤其是2009年阿联酋成为中国官方批准的“旅游目的地国”后,面向中国人的旅游业开始爆发。Shirley也在这个时机下,离开IKEA投身于旅游行业。因为自身的英文还不错,她入职了一家伊朗旅游公司,为其开拓中国市场。
2009年,阿联酋与中国签订旅游协议
首发团来到迪拜,中间为时任总领事
“当时是迪拜旅游黄金时代的开始,那时候还没有低价团,能来旅游的中国人条件都是不错的,我接待的团就没有低于人均1万迪拉姆的,全都是私人订制,客户也基本都是高端的商务人士。” Shirley谈起当年的旅游行业。
Shirley在那家公司并不是只负责市场开拓,更是一个多面手。其工作内容包括行程制定、报价、车辆餐食安排,门票销售,甚至还要全程跟团陪同,随时要准备按客人喜好调整行程内容,连同离团后的收款报账也都是由她一个人完成的。不仅手头上有那么多工作,如果迪拜有旅游业的展会,也需要她随时准备参加。做过旅游的朋友应该了解,这些工作叠加在一起有多么辛苦。
Shirley表示:“我在旅行社工作期间几乎天天24小时待命,经常昼夜颠倒。为了工作还特地去学了驾照,完全没有自己的个人时间,不过这段经历确实磨炼了我的抗压性,发现自己更能担得起事儿了。”
在旅游从业经历中,Shirley并没有被工作压力所打倒,反而是被公司出的难题给难倒了。
“因为我入职的公司是一个伊朗公司,当时正是美国制裁伊朗最严重的时候,几乎没有银行能帮忙进行跨国转账,每次收款都是焦头烂额,心非常累,最后还是决定离职了。”
■
基于旅行社的工作太累了,离职后Shirley就把求职目标放在一些轻松一点的工作上,按她的描述 —— “最好是钱多事少” —— 于是她成为了商场的一名柜姐。
Shirley曾经奋斗过的地方 – DUBAI MALL(网图)
Shirley入职的是一家售卖综合品牌手表的表店。店里既有江诗丹顿这种大几十万的奢侈品,也有只卖一两千的瑞士小众品牌。和那种奢侈品大牌的多金柜姐不同,迪拜普通品牌的柜姐收入非常一般,工资也就大几千迪拉姆,但好在够用,工作也比之前旅行社轻松许多,所以干得也还算开心。
“商场经常凌晨3点下班,路上好几次都会在家附近遇到巡逻的警察,有几次被拦下来询问为什么半夜在路上游荡。每次警察发现我一个女生半夜一个人回家时都会给我名片,让我有意外情况可以直接联系,不得不感叹迪拜治安好是有原因的。”Shirley回忆在商场上班时的经历。
■
在商场工作期间,Shirley还定下了终身大事,丈夫正是曾经和她一起来迪拜的IKEA同事,只是刚来的时候还不认识,之后才慢慢发展恋情。她的丈夫至今依然在为IKEA工作,目前被调去了瑞典总部上班。
缘,妙不可言。同样是IKEA同事的合影,当时Shirley和她未来的丈夫才刚刚认识。
Shirley下定决心辞职创业是因为新生命的到来,在怀孕初期,她就在不停地计算在迪拜养育一个孩子所需要的成本,算出来的结果令她倍感焦虑。
“当柜姐的工资虽然还过得去,但和那些奢侈品大牌的柜姐比起来还是差很多的。迪拜光国际学校一年大几万的学费就能直接掏空我当时的工资,更别提一家几口人的吃穿住行,以及将来买房的计划。当我意识到上班的收入没办法给下一代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时,就想着必须要创业了!” Shirley聊到她的创业初衷。
和许多创业者先有项目积累再下海创业不同,Shirley是先有创业的想法,然后再去挑选项目。在计划创业的初期,她和丈夫也一直为做什么项目而发愁。
“我们没有一技之长,没办法做专业性很强的行业,如果做贸易,又需要很多启动资金,我们工薪小家庭也应付不起。不得不寻找一个投资小,收益又比较稳定的项目。” Shirley说道。“我们后来把目标放在餐饮业,大店开不起,但开个小吃店,小几十万的预算我们尚且还是可以负担的。”
■
2014年,有孕在身的Shirley就启动了她的创业计划。锁定餐饮赛道后,她们开始做起了市场调研。
2014年的国际城中餐竞争远没有现在那么激烈,当时的中餐主流还停留在点菜形式的大餐厅或者聚餐形式的火锅店,中式小吃总体上还处于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国际城能吃到的小吃主要还是集中在西北或新疆的面食,口味非常单一。
在重庆面庄之前,国际城的面食强者主要有天山(新疆)、青海湖(西北)和兰州拉面,后来者还有阿哥米线(徐州)
而且当时国际城还没有专门做川菜的餐厅,市场几乎空白,做川渝小吃面食的成功率很高,至少生存下来问题不大,尤其当年国内重庆小面也很有热度,这让Shirley的创业方向更加明晰了。
谈到为什么一个江苏人却去做川渝小吃,Shirley表示已经有无数人问过她了:“很多人看我是江苏人,还没有吃过我家的面就下断言说肯定不正宗。虽然我是江苏人,但我先生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啊,只是由于我和我先生各自职业规划的原因,最终决定由我离职来全力经营我们的小店。”
■
计划是计划,但真正到餐厅筹备阶段还是碰到了许多意外情况,这里就不累述了,相信但凡在迪拜开过餐厅的老板们一定都经历过。哪怕只是这么一家小店,也花费了整整9个月才真正开起来。
2015年9月,重庆面庄正式开业。
Shirley表示,相比装修和审批流程的麻烦,菜品研发和人员也让她们煞费苦心。
在厨房方面,Shirley请来了她的重庆婆婆 —— 一个手握祖传小面配方的女人。不过因为迪拜的餐饮必须清真,而国内的重庆小面都会使用猪油增香,炸酱和馅料也都要用到猪肉,这就不符合迪拜的要求。为了研发出可以在迪拜出售的菜品,还要保持重庆本地的风味,婆婆前前后后研究尝试了2个多月,邀请了许多川渝的朋友一次又一次地试吃,才最终确定了目前所使用的配比。在麻度和辣度上,也设计出了不同的等级方便食客选择。
“当时我们全家也是天天三顿面条,连续吃了两个月。” Shirley笑着说道。
Shirley和她的重庆婆婆关系很好
她的婆婆也是餐厅的幕后功臣
Shirley、婆婆和孩子一起参加中国新年活动
另一方面,由于小本经营,Shirley可请不起国内有经验的大师傅,不得不动员家人加入餐厅经营的行列。开业期间,Shirley的先生请了年假来店里全职帮忙,Shirley的婆婆主管后厨,她自己则负责前厅工作。为了让餐厅能安稳经营,Shirley的父母也特地从国内赶来帮忙照顾孩子,以保障全家人的后勤。
“我们开业时候很低调的,都不敢打广告,就怕自己人员服务跟不上导致客户体验不好。不过没想到大家吃过后反响很好,很多食客在朋友圈帮我们宣传,最终涌入的大批客人还是让我们始料未及,手忙脚乱。” Shirley说道。
虽然餐厅后来找到了一个员工,稍微减轻了一些家人的负担,但之后Shirley的先生还是需要白天在公司上班,晚上来店里帮忙直到打烊。在这样很长的一段时间里,Shirley全家人一起辛苦地维持着这间小店的运作。
■
在迪拜,努力总会有所回报,即便从来没有打过广告,重庆面庄也一度成为国际城中现象级的小吃餐厅,人气和口碑双丰收,Shirley的创业理想也基本实现了。
被问到成功的秘诀,Shirley说可以仔细看一下他们家招牌上的LOGO —— 那个几乎没有什么人会留意到的红色印章,上面写着两个字 —— “德记”。
重庆面庄沿用至今的招牌LOGO
“这个‘德’字就是我们一直奉行的标准,做什么事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做一个有道德的店家。” Shirley说道。“我婆婆一直挂嘴上一句话是 —— 自家娃娃能吃的才能给客人吃 —— 我们是杜绝各种科技与狠活的。”
Shirley对自家餐厅的用料是非常自豪的,为了保证风味,基本选用的是市面上最贵最好的材料。迪拜没有高品质的辣椒花椒等香料,就从国内发当季最好的来。迪拜能买到的,优选品质好的国外大牌,其他无法替代的中国调味料只选用国内的大品牌。
即便在制作过程中也非常苛刻。比如店内的每一种汤面都有自己对应的锅,这个锅就专门熬制这一种汤底,不至于让人觉得每道菜都是一个味道。
重庆面庄也上线了温超外卖,在温超的APP可以线上点单
在定价上,Shirley表示绝不虚高,一定是能让所有人都吃得起。
“面馆开了快8年,我们只提过一次价,那也是因为疫情后物价大幅上涨,不得不提价。我们卖得便宜,有不少新来的顾客吃完后都以为价格算错了,甚至还碰到想多给我们钱的客人。” Shirley说道。
■
重庆面庄有多么火爆?可以这么说,吃饭要排队、外国客人比中国客人多,对国际城的纯中餐厅来说,这两点要实现任何一点都非常困难,但重庆面庄全部达成了。
餐厅坐满了来自各国的外国食客
这对于国际城的中餐厅来说非常罕见
Shirley表示打开外国人市场真的是意外之喜:“很多中国人会带着外国朋友来吃,这些外国人就会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发布好评,这样又吸引了美食博主来探店,然后美食博主再发好评在社交媒体上,就又吸引了一波又一波外国人来尝鲜,如此循环,忽然有一天,我们发现怎么外国客人比中国人还多。”
外国点评网站上对重庆面庄好评如潮
在菜品种类上,重庆面庄走的是少而精的路线,东西不多,但每一道都可以反复打卡。Shirley表示中国人里最受欢迎的是牛肉面,豌杂面,泡椒鸡杂面和重庆小面,而外国人最喜欢的是红油抄手,基本是每桌必点,其次是牛肉面和炸酱面。另外棒棒鸡是中外都很热衷的凉菜。
重庆面庄广受欢迎的菜品
基于重庆面庄已经很多年没有上新菜品了,也有不少食客对新菜有所期望,这也是Shirley目前正在考虑的功课。
“我们一直在思考增加一些新的重庆特色,但碍于本地法规,很多非清真的特色菜都无法引进,比如很多人强烈要求的肥肠面,实在不能卖啊。我也在计划回国进修一下,看看能不能丰富一下我们的菜单。” Shirley说道
对于开分店的呼声,Shirley表示一直都有在考虑,而且已经在积极准备中了。
“争取明年将分店正式开起来,走出国际城的小圈子,把来自川渝美食推向更国际化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