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个系统采用了数字孪生、动态捕捉等技术,只要提供相关场景的图片或视频,加一块L形的屏幕,就可以把主播置身到想要的那个环境中去,犹如身临其境。”在2023中国新媒体技术展现场,湖南广播影视集团(台)技术调度中心一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起湖南广电沉浸式XR虚拟录制系统。
工作人员演示湖南广电沉浸式XR虚拟录制系统。 向一鹏 摄
这是湖南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据悉,今年是媒体融合作为国家战略整体推进的第十年,从内部小融合持续向跨界跨业大融合,湖南大力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特征逐步显现,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日益增强,主流舆论阵地不断壮大。
通过引入AI修复和AI上色技术,《雷锋》等红色经典电影完成4K修复。 向一鹏 摄
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线上、线下、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紧密结合、互相支持的特质,让它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现人和物,满足了互联网时代多元化、快速化、互动化、个性化传播的需求,从而使内容有了生命力。
当下,随意打开湖南一家主流媒体的“微”和“端”,都能看到文图音视争奇斗艳,一大批全媒体记者“提笔能写,举机能拍,对筒能讲”。湖南各地各新闻单位积极投身媒体融合发展,“用户意识”深入人心、“爆款产品”屡见不鲜。
湖南日报推动新闻生产组织架构的调整与优化,建立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发布运营的一体化组织架构。其于2021年启动了新一轮的媒体深度融合改变,彻底将湖南日报与新湖南客户端频道真正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由中心改为频道制;推出20个视频栏目,形成了在第三方平台上短视频传播长粉的新业态,加快从单终端、单形态传播,向多终端渠道、多形态展示、多互动反馈的全媒体传播转变。目前,新湖南抖音粉丝达560万,居全国省级党报第五;互动报道平台“最美家乡推荐官”全网点击达9亿人次。
今年6月上旬,湖南广电音乐文化交流节目《声生不息·宝岛季》收官,创下累计视频播放量86.9亿、海外收看人群2.3亿的成绩。这种现象级的新节目、新技术,都出自湖南卫视、芒果TV融合后的手笔,更深度融合了其布局数年的虚拟制作厂牌芒果幻视的能力。湖南卫视与芒果TV“一体两翼 双核驱动”,建成了自主可控、传播力强的新型传播平台,打造了媒体融合发展独特的芒果模式,形成双平台驱动的产业格局。
为积极顺应“圈层化、分众化、垂直化、视频化”等传播大势,红网推动技术融合、内容融合、人的整合,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优质内容为根本,构建了省市县三级136家分站体系、“网报端微视屏”六位一体的现代立体传播矩阵。党的二十大期间,红网、时刻新闻精心打造“元宇宙”新闻直播间,推出《总编辑面对面》,运用“5G+AI+数字人动作捕捉+AR”技术逻辑,以全真数字分身作为栏目主持人,与在北京的代表进行远程连线。用户可通过多视角观看,达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聚焦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全息影像等新技术,湖南向科技创新要生产力,不断推进从终端技术、内容生态到传播渠道、生产平台全方位的转型升级。由该省重点建设的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正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视频产业链基地和媒体融合新地标”。
在这里,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红色经典修复项目。“我们在马栏山视频产业云的基础上搭建红色经典修复生产线,目前已完成《雷锋》《国歌》《秋收起义》等红色经典电影修复工作,其中《雷锋》在去年已经做完了4K修复。”长沙云上栏山科技有限公司后期技术总监龙新滨介绍,项目组引入AI修复和AI上色技术,建立了一条能批量生产、弹性伸缩的红色影像生产线,着力构建红色文化数字呈现标准以及工艺制作流程。
践行守正创新,加速媒体融合,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坚持多元生态融合的发展思路。以推进城市媒体服务融合创新为例,园区在“我的长沙”APP上线湖南首个园区VR虚拟办事政务服务大厅,线上100%还原实体政务大厅场景,让企业和群众“一看就明白”,有效提高了政务服务办事效率。
媒体融合发展走过十年,从“相加”到“相融”,湖南坚持内容为王,不断研发先进技术,改革创新管理,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未来,该省将用好各种新媒体技术手段,创新表达,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让媒体融合质量越来越高,融合之路愈加顺利。
本文资料转自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