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网上的一些统计数据,在国外生活的华人大约有6000万,遍布全球各地。这个数量比大多数国家的总人口数都要多,大量的海外华人,向世界带去了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并结合当地情况,形成了独特的社群文化。

海外华人数量分布我曾经时常以海外华文媒体人的身份,多年回国参与侨办组织的海外华文媒体论坛等活动,也认识和见识了来自全球各地的华人朋友,隐约感受到不同国家的华人间,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

比如东南亚的华人,因为迁移历史早,很多已经是第四五六代的华人,大多基本已经完全融入当地,基于文化相近,结合了南洋的风格之外,依旧保留着很多福建以及广东那边的宗族文化特性。

比如欧美那边的华人,除了依然在活跃的初代移民,二代华人也大多开始当家做主,他们很多方面呈现出西方的精英派作风,往往穿着谈吐得体,见解犀利,略带一些优越感。

比如离我们较近的日韩华人,尤其是日本的华人,往往体现出更多在日文化下熏陶出来的礼节和精致,行事风格也更为严谨,与人交流上也更加有分寸感。

而距离我们较远的澳洲或新西兰,包括加拿大的华人,可能是自然环境更好的缘故,他们往往更加轻松温和,有一种与世无争的佛系感。

当然由于只有短短几天的接触,无法深交,以上大概也只是我个人的刻板印象,但我依然模糊地有种感觉,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华人,还是有一些自有特点的。这就让我开始思考,阿联酋迪拜的华人,有着哪些与其他海外华人不太一样的特点。

※ 特别提醒,本文谈到的迪拜华人不涉及“菠菜”这个特殊群体。


迪拜没有移民政策
迪拜华人与中国联结更为紧密

和许多西方移民国家不同,阿联酋是没有移民政策的,这造成了两者间华人风格的巨大不同。因为没有移民政策,外国人包括中国人在迪拜的流动性非常大,也很难使居民产生归属感 —— “铁打的迪拜流水的人”,是迪拜社会的普遍现象。

因此在迪拜,大约95%以上的中国人都持中国护照,对于中国人的身份认同要远超移民国家,与中国的联结也更为紧密。比如在华二代的教育上,几乎每一个迪拜华人家庭都非常强调孩子对中文乃至中国文化的学习和掌握,同时全球唯一的可以衔接国内学籍的中国学校也坐落在迪拜。

迪拜中国学校,这种模式的中国学校全球独此一家.

简单来说,迪拜华人相较那些移民国家的华人,整体风格上更接近中国国内。这些联结也直接体现在了物理层面。大多数迪拜华人都有着高频的回国率,一年回一次国是标配,我有不少朋友一年要回2-5次国,基本隔几个月就要回国一次。

这种高频的回国也带来了高频的信息交换,因此不少迪拜华人对国内的最新情况了如指掌,甚至一些国内全新的商业模式和爆款商品,都能很快地被复制或引入到迪拜。

而且高频的信息交换并不局限于国内,作为全球枢纽化城市,主打多元化的迪拜,华人有更多机会能接触到全球不同领域的人士,甚至能接触到在国内很难见到的行业领袖级人物,并从他们身上接收来自国际上的多重信息。

区别于单纯从网络或媒体上获取信息,这种在饭局或活动上面对面的信息交换,往往更加接地气和反映实际情况,也很难单方面被国内和国外的媒体所裹挟。

中国式饭局。重要的不是饭,而是局,也是高效的信息交换方式。

迪拜的自由包容 + 中国式的响应速度,使得迪拜的华人社群经历着迅速的迭代和发展。在全球来看,虽然迪拜华人社群的形成历史很短,但绝对是发展和变化最快的海外华人社群之一。


迪拜华人更热衷于搞钱
是海外华人里的“深圳人”

欧美华人喜欢谈政治,日韩华人喜欢玩文化,东南亚华人喜欢风花雪月,迪拜华人好像最热衷“搞钱”。基于迪拜没有移民政策,这边的居民无论来自哪个地方,处在哪个阶级,大家都不过是为Local服务的打工人罢了。中国人去迪拜努力奋斗,可不是图一个岁月静好,都是去折腾搞钱的。

五湖四海的人聚到大城市只为搞钱 —— 这个画风就挺深圳的。深圳那句名言 —— “来了,就是深圳人”也同样适用于迪拜。

基于迪拜对中国人免签,去迪拜甚至和去深圳一样简单,除了坐高铁到不了,路费贵一点,“深漂”和“迪漂”那在外打工奋斗的感受和情绪都是类似的。隔三差五给家里一通电话,休假时回老家看看,偶尔接爸妈过来玩……类似这样的经历都是相通的。

另一方面,迪拜本身就有着“重商”的属性,虽然孕育着“搞钱”的土壤,但文化底蕴就相对比较薄弱了。时常会给人一种“繁华但没有文化”的土味感,这种城市的印象也会加深外界对迪拜华人的同样看法。至今为止,“土壕”依然还是外界对迪拜华人的主流刻板印象。

当然迪拜华人“壕不壕”有待商榷,但“土”确实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个人认为在精致小资、生活品味和美学熏陶方面,迪拜华人还是差了欧美华人一大截的。不过对于热衷于搞钱的人来说,这些都不重要。


迪拜华人社群很年轻
但迪拜华人不年轻

迪拜的华人社群在全球来说属于一个比较新兴的,而是这几年的中东热,让迪拜华人社群变得更为壮大。

根据我和李华飞共同撰写的《迪拜华人简史》,迪拜华人社群直到2000年以后才初具雏形,到2010年后才开始飞速发展,整个过程不到30年,就已经达到了如今30万的规模,对于这个年轻的中东小国来说,可谓是一个不容小觑的数量了。

中国鞋城的出现,是迪拜华人社群初具规模的里程碑.对标全球不同国家的华人社群,迪拜华人社群是极为年轻,却又在急速前进中的一个。然而对于这个年轻的社群,其人群结构却普遍不年轻。

一来迪拜不宜居的气候以及不能入籍的现实,无法成为老年人养老的终极目的地。二来迪拜并非主流留学目的地,并不能像西方那般能以留学生编织起巨大的华人网络。三来基于迪拜的养育和教育成本很高,土生土长的华二代同样是少数派。

缺了这一老一少一童,使得迪拜华人社群的核心力量集中在30-50岁之间的中年人圈层。他们往往是在国内已经有过一定摸爬滚打的经验,正值事业成熟期的打工人或创业者,既没有初出茅庐的稚嫩,又不存在体力不支的尴尬,正是搞钱的好年纪。

如果你觉得中年人所组成的社群会死气沉沉那可就大错特错了,与时俱进、爱折腾又没有过多工作内卷的迪拜中年人,展现出来的活力非同一般。各种商会、组织和民间爱好者团队鳞次栉比,所举行的各类正式或民间的华人活动大大丰富了迪拜华人的生活。

只是相比欧美留学生群体所洋溢的青春活力,迪拜中年华人的活力显得更加传统、刻板且略带油腻。


过去,因为迪拜华人社群因为形成较晚,尚不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力,在全球海外华人中处于一个略显边缘的位置。不过随着中阿关系进入蜜月期,再加上如今”中东热”的浪潮,迪拜华人社群势必将获得更多的关注,并进入更快速的发展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