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原始积累是主要通过暴力使直接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由此使货币财富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马克思
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一直有一个喜闻乐见的主题,那就是 —— “迪拜土豪”。只要一提到迪拜,土豪两个字简直就能自动关联出来,可以说早已深入人心。但凡只要在迪拜生活过的人,回国最常被问起的就是 —— 你那很有钱吧?你收入很高吧?云云……
然而,通过社交媒体的渲染,似乎谁都能说上几句真真假假的“土豪事迹”,但对于土豪究竟是怎么成为土豪的?土豪究竟是不是土豪?土豪的钱都哪里来的?大多数人总还是不明不白,不清不楚,任由自媒体们带了节奏。
在网络上被宣传过无数次的迪拜超跑警车。其实迪拜很喜欢“土豪”这个标签,并不断地在迎合这个人设。
So,作为一个曾在迪拜全是local的教育单位奋斗(摸鱼)过的中国人,今天我就来揭开迪拜土豪背后的神秘面纱,让我们深度八一八,这些local们的“炫富资本”究竟从何而来?
“土豪”收入来源一
工资收入
真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高
关于阿联酋本地人工资这事,我其实是有发言权的。因为根据学费缴纳的流程,不少本地人的档案中都会夹有单位开的工资证明,作为一个八卦的小女生,我自然都会偷瞄一眼。
鉴于都是往事,无法做到与时俱进,同时考虑到不能泄露个人隐私,我在此就不便说出具体数字了。但是可以通过比例的对比来说明个大概。
首先,除了个别拥有家族产业的除外,其他本地人大多喜欢在政府部门以及大型国企(比如:ENOC / DP WORLD等)工作,并以当公务员和进国企为荣。(是不是感觉这个桥段很熟悉?)
国内的考公务员大军
毕竟这些单位基本是铁饭碗,收入不错且相对比较轻松,比在外面和那些便宜、卖力又机灵的外国人竞争要舒服得多。
其中在政府部门上班,单就工资收入来说,底层员工的收入就是个“中不溜”,至少可以说没有外界想象中的那么高。
如果把在迪拜的普通中国职员的一般收入(普通指的是字面上的普通,一般指的是字面上的一般)作为一个基准1s的话,那么政府部门里一些相对较辛苦,加班较多的岗位,比如迪拜低层警官的收入大概就是1.6s。而一些较为轻松的岗位,如迪拜图书馆员的收入大概是1.4s左右。而更为轻松的,通常由本地女性从事的如各政府部门前台接待之类的收入,大概仅为1.2s甚至1s(当然咯,虽然同样是前台,本地人的薪水可比什么印度菲律宾女前台要高多了)。
但需要注意的是,你在A地赚钱全部花在A地,和在A地赚钱70%汇到B地花,有着本质的区别,言下之意就是 —— 在消费上,本地人的“刚需”项会明显多于外国人。
想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就这点钱,摸鱼情有可原?
另一方面,确实,在政府单位,升官就会发财。但是和我们国家的同类单位一样,在当地升官同样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等各种要素,此处不予展开。只是希望大家理解,阿联酋和中国在某些方面其实有许多相似之处。
如果是在大型国企上班的,那工资会比在政府部门的要高出不少,根据专业程度可以达到3-4s。但即使如此,也远远达不到大多人理解的“土豪”的状态。而且在国企工作,会比当公务员及事业单位职员要辛苦很多。这里面其中还有不少是“二类本地人”,就是只有护照没有身份证,或者拿科摩罗护照的本地人,虽然都叫Local,但社会地位还是要逊一点。
“土豪”收入来源二
保人收入
曾经拥有过的年度“福利”
根据2020年第16号内阁决议,自2020年12月1日起,部分行业在阿联酋经营业务将不再需要阿联酋国民作为保人,允许外籍投资者在特定行业对公司拥有100%的所有权。
这象征着阿联酋的“保人”制度将成为历史。但在此之前,保人确实是许多当地人的收入来源之一。
网图
虽然保人制度并非阿联酋的发明,但不可否认的是,延续多年的保人制度是一项给当地人的额外福利。但即便是在保人制如火如荼的年代,能靠一年一计的“保费”发大财的,至少我是没听说过。由于保人制度在当地已经有非常成熟的运作机制,早已形成了约定俗成的“市场价”,一般很难狮子大开口(除非你的保人真的很牛或你真的被坑了)。
现今保人制度取消后,这项福利也就几乎不复存在了。不过,即使是保人制度还存在的年代,保费也并不是当地人的主要财源。
“土豪”收入来源三
福利收入
参差不齐,不是谁都能捞着
我之前也在其他文章里说过 —— 本地人分好多种。同样叫做Local,但待遇上拉斯海马户口和阿布阿扎比户口之间有着天壤之别。如果有本地人告诉你:他爸家在拉斯海马,他妈家在阿布扎比,你基本可以判断 —— 他爸肯定长得很帅。
网图
即使同为迪拜本地人,根据不同的出身,也有地位上的高下之分。个中的区别大致相当于“条条大路通罗马”和“有人出生在罗马”的区别。
本地人最主要的福利是(公立)医疗和(公立)教育,但问题是,这两个点恰恰是他们的薄弱项。想必几乎没有华人会送小孩去这边的公立学校读书,也相信很少有华人会优先选择公立医院看病。
然而根据本地人户口或地位类型的不同,确实“有的”本地人可以去德国治病,费用还能由阿联酋驻德国大使馆买单,确实“有的”本地人会送孩子去读阿联酋昂贵的私立学校,或送去西方留学,费用同样由阿联酋驻当地大使馆买单,确实“有的”本地人不工作天天在家看电视政府也会发钱供着……但问题是这个“有的本地人”占比绝不会超过30%。
网图
另外还有一些给本地人的特殊福利,如各种补贴、分房分地什么的,是需要本地人满足足够“穷”的条件才能领取的。不过这个穷和我们常规意义的穷还不一样,之前阿联酋政府有公示过,定性家庭收入低于2.5万迪拉姆(约5万人民币)的本地人属于低收入人群。这个水平要是放在国内早就已经中产奔小康了。
我们不能否认确实“有的本地人”有着更好的福利和更不错的收入,但其实大部分本地人只能说不穷,并不能和大家心中的“土豪”挂上钩,甚至也常常为钱所困。
说来讽刺,听过的本地人的不少悲惨爱情故事大多是围绕房子展开的,常见于男方造不起房子(注意,本地人福利中常出现的是送地这一项,一般不会直接送房子),女方则一定要求有独立婚房才嫁,最终只能忍痛分手,女方另嫁他人的戏码。
曾有本地女生因此在我办公室哭得稀里哗啦,哭完了眼睛红红地问我:
“小女生,在你们中国也像这样的吗?”
“嗯,也是这样的。” 我安慰她说(实话)
“土豪”收入来源四
创业收入
这才是真土豪的主要财源
亲测本地人中收入高到离谱的那一波,大多是创业大军的一员。但创业这个事儿嘛,和全世界众多创业者们一样,向来生意都是七亏二平一赚,那个“一”除了自身天赋异禀,以及家庭本身的实力之外,也需要付出异于其他本地人的辛苦。
其实很多本地人无论男女,会在本职工作之外,自己再经营或投资一个或多个公司。总的来说除家族企业之外,本地男的喜欢开租车行,汽修店,贸易公司等。本地女的则喜欢开美发店,美容院美甲店,首饰店等。此外轻食餐厅、咖啡馆则是当地青年男女都青睐的创业对象。
此处值得玩味的是当地政府的态度。与对公务员创业采取“严令禁止”态度的中国不同,当地政府对于政府部门的本地工作人员(包括我们概念中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创业始终采取鼓励态度。最近甚至允许本地人公务员休假一年用来创业,期间还可以留职拿半薪。可以感受到阿联酋政府为了赶“孩子们”出去自力更生少吃皇粮有多煞费苦心。
即便如此,大部分当地人依然会“自觉”使用“外插花”的方式经营他们的企业。和当保人不同,自己的公司他们都会倾注一些精力进去。平时他们上班时,会招一些外劳在他不在时负责公司业务,等他们有空(or摸鱼)的时候,他们则会去自己的公司里转转,也有本地人上班时间依然关注着自己公司的情况。
网图
换句话说,对不少本地人来说,开自己的公司才是他们的“专职”,打工反而是一份“兼职”。虽然也有部分本地人全职创业,但真的不多,毕竟大部分本地人都不能保证自己就是那个赚钱的“一”。
关于本地人的创业收入,这个得根据公司的经营状况而定,对于那种做的好的,前文提到的各种收入那只能算是一个零头了。由于阿联酋本地人很少有守财存钱的习惯,那些幸运的“一”所获得的正大光明的“创业财富”便成为他们炫富的“原始积累”。本地人的财富阶层也主要根据这笔钱来决定。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本地人每个月只有死工资,那混得再好也顶多是本地人中的一个中产,只有自家有产业,产业够雄厚的,才配得起“土豪”二字。
综上所述:
1.虽然我们不能完全否定迪拜人的这个“土豪”标签,但本地人也绝非人人皆土豪的状态,工薪阶层和中产阶级还是占据最多的比例,但整体相对中国的老百姓来说,确实更为富庶。
2.本地人按照户口和出身的不同也分三六九等,这也会直接影响本地人的工作境遇、收入能力和福利获得。其中待遇较好的不会超过30%。
3.真正让本地人成为“土豪”的,往往来自他们的创业收入,只有这部分靠“自身劳动所得”的钱,他们才可以尽情挥霍,尽情炫耀。但创业不易,真正靠此赚大钱的依然是少数。